《這麼多年過去,》鄧兆旻個展

 
立方計劃空間榮幸邀請藝術家鄧兆旻舉辦個展《這麼多年過去,》,這是鄧兆旻延伸其前作《唱還是不唱?》(2014)於立方計劃空間製作的全新作品,展期自4月29日至7月2日。此次展出,藝術家挖掘〈雨夜花〉這首台灣人皆耳熟能詳的歌曲的文件與紀錄,將其過去八十三年所動員的人事物及其關係拉到舞台前,並將其實體化成為空間裝置,實驗文化產物及其歷史敘事的物質性與感知可能。

關於本展

〈雨夜花〉發行於1934年(在皇民化運動開始之前,閩南語歌曲曾有一段很短的榮景),描述一個憂鬱女性的故事及其心情,至今已超過30位歌手曾灌錄發行過這首歌曲。〈雨夜花〉有超過九個版本的歌詞(閩南語、日語及普通話),並在各大大小小的造勢大會、紀念儀式、宗教活動以及任何需要一點台灣懷舊/團結感的場合被演唱。作為一個譬喻,雨夜花三個字曾被用來形容日治時期台灣共產黨創黨黨員謝雪紅的一生,在黨外雜誌被用來描述台灣民主運動的悲劇宿命觀,也曾被用來描述台灣的經濟發展史。這首歌曾被官方禁過幾次,更被許多人厭惡,但也多次被轉化為舞台劇、電影、電視劇,甚至出現在最近倍受歡迎的電玩遊戲中被當做主要關卡的解謎線索。文化研究者研究著〈雨夜花〉的精神現象學,前總統李登輝曾公開表示希望國人不要再唱這首歌,而當2000年西班牙男高音多明哥來台辦演唱會時,這首曲子則是他唯一選唱的台灣歌曲。
鄧兆旻選擇以反轉慣常的方式來描繪這段豐富歷史的結構:他視〈雨夜花〉這首歌曲在出生之後為求生存,竭盡所能地利用各種策略與手段終於達成了現在幾乎永生的目的。《這麼多年過去,》將這樣的想法化為實體空間,邀請觀眾檢視、加入這個結構。這件裝置的主要元素,是超過一百面印有人名的化妝鏡。這些人是〈雨夜花〉過去至今所合作/利用的對象,而這些鏡面則結構了一個反射、指認、定位觀眾的空間。現場循環播放一段「口白」的錄音,並在空間中裝置數張圖表、關係與素描。所有元素的總和呈現了〈雨夜花〉過去的起落與人生課題學習:它是如何動員各方的人事物,與不同時代的社會氛圍與政經關係合縱連橫,讓自己得以提升到台灣民謠的代表地位。這件作品挑戰人與物件的關係,物不單只是為人指揮所用,人也同時被物定義。
鄧兆旻過去四年多的藝術實踐利用台灣作為範例,持續實驗著敘事的可能性。對他來說,每個人的主體性與個體性,和我們所說的故事以及聽到的故事有很大的關係。我們永遠都在跟故事互動,永遠都在建構敘事,而這些活動形塑了我們對於能動性、因果關係、不確定性以及時間的認識。這樣的故事交換系統,在藝術家眼中是一個可以持續被雕塑的網絡。鄧兆旻的作品提供了我們更多的工具與譬喻概念,幫助我們在網絡中增加或刪去節點、建造及拉扯其間的連結。以藝術家自己的話來說:「我們都期望個體與社會的健康,挑戰其實在於如何加強這些敘事網絡流動的生氣、活力、與開放性。人類,是依附在敘事上生存著的。」

口白:蔡柏璋

關於藝術家

鄧兆旻
出生與工作於台北。2007年自麻省理工學院媒體藝術與科學碩士班畢業之後定居於紐約,於2012年返回台灣居住。近期參與的重要展覽包括2012臺北雙年展《現代怪獸─想像的死亡與復生》、2013年日本大阪堂島川雙年展《little water》、2014年《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北師美術館/高美館巡迴展)、2015年《失調的和諧》(韓國首爾Art Sonje Center)、《  RR          ZZ 》(義大利米蘭Gluck 50)、《廣島三部曲》(日本廣島當代美術館),以及2016年《公共精神》(華沙當代藝術中心)。

藝術家|鄧兆旻
展期|2017.4.29 – 7.2

開幕|2017.4.29 (六) 4-7pm
開放時間|周三至日,下午2 – 8點(周一、二不開放)
地點|立方計劃空間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交通|捷運公館站1號出口,水源市場東側─東南亞戲院後方巷弄

 

主辦|立方計劃空間
贊助|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立方計劃空間由文化部、台北市文化局、RC文化藝術基金會及陳泊文先生贊助營運。

Category:
Date:
Back To Top

參觀資訊

公館立方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02)23689418
開放時間:週三~週日,下午2~8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水源市場東側-東南亞戲院後方巷弄,「山嵐拉麵」與「愛妮雅化妝品」之間的白色小門

立方7F
開放時間:週三~週六,下午2~7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1號7樓
(02)23636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