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工——萬迪拉塔那與他所捨棄的影像》導覽手冊2016.02.27
立方計劃空間榮幸邀請柬埔寨籍藝術家萬迪拉塔那(VANDY Rattana),於2月27日至5月15日舉辦其在台灣的首次個展:「透工—萬迪拉塔那與他所捨棄的影像」。
立方計劃空間榮幸邀請柬埔寨籍藝術家萬迪拉塔那(VANDY Rattana),於2月27日至5月15日舉辦其在台灣的首次個展:「透工—萬迪拉塔那與他所捨棄的影像」。
立方計劃空間榮幸邀請藝術家陳界仁,以影像裝置、文件陳列等形式展出他歷年來的創作檔案。展期從2015年10月24日至2016年1月10日,並於2016年1月9日專場放映〈殘響世界回樂生〉紀錄片,映後舉辦陳界仁藝術家講座。
洪子健與陳瀅如兩位藝術家共同創作計劃—-《上則星辰,內則德律》。現代關於「藥物」的討論多半限於醫學、法律等知識領域裡,陳瀅如 、洪子健本次的創作計劃嘗試將其置於現代性、文明衝突與精神意識的複合界域內,重新結構其脈絡,透過檔案、文件、繪畫、錄像、多媒體裝置等不同形式的文獻資料,探討「藥物」的抽象概念及隱喻,作為反思人類精神、歷史、文化與社會的介質。
去年曾在台北北師美術館與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並獲選為「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得主之一的《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展覽專書已於近日上市。這本書邀集了26位學者、樂評人、作家、藝術家、活動籌辦者與唱片蒐藏家,共同針對本展覽之議題著述,其中並有數百幅台灣聲響文化運動歷史中的珍貴圖片,包括海報、唱片、傳單、海報與藝術家作品。
韓國藝術家安正柱(Jungju AN)與全昭侹(Sojung JUN)的雙人展《為何每當我們憶起心所愛的,眼底總是一陣風吹沙?》--此標題取自前南斯拉夫導演庫斯杜力卡(Emir Kusturica)《地下社會》(Underground, 1995)中的對白。這項展覽計劃著眼於「錄像作品對政治現實的敘事語法,以及情境的建構與表達」,並區分為兩部份,動態影像作品於立方計劃空間展出;而聲音作品的計劃於tamtamART TAIPEI IPIX 呈現。
這檔展覽是台灣與盧森堡交流計劃的來台展出部份。此交流計劃的來台部份,是由卡西諾藝術中心館長凱文‧穆蘭(Kevin Muhlen)策劃,邀請盧森堡藝術家雙人組加斯特與娜丁來台展出,他們於2009年曾代表盧森堡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國家館。這次在台北展出的〈渾沌〉是八頻道的錄像裝置(兩面投影與六個電視),主旨關於人類進步的沉淪,並與鍊金術的內涵有某程度的關聯,他們以近似地底洞穴的氣息創造了黑暗與冷異的經驗氛圍,使觀者沉浸於奇特的異境,並明確感受到關於整個全球文明的失落與消散。
本展以2003年春天影響香港的事件──SARS病疫風暴的發生為起點,追溯不同的敘事角度、歷史背景,以及這些事件對香港和世界當代文化和政治的影響。
研究及策劃團隊以一年的田野研究與史料收集、準備,「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展覽結合了文件、檔案與藝術創作,呈現並探索戰後台灣聲響文化運動的脈絡。
這檔展覽為黃孫權與複島團隊在旗津與鹽埕兩地進行兩年多的深入田野與訪談,創作了各種敘事實驗,其中包含了2012-3年於《不便之真相-新環境藝術主義在旗津》展出的作品〈複島〉,以及2013年尾進行的旗津渡輪行動計畫等。
王福瑞,於台北的立方計劃空間舉辦早期創作與蒐藏品的文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