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文書──陳界仁影像、生產、行動與文件

 

立方計劃空間榮幸邀請藝術家陳界仁,以影像裝置、文件陳列等形式展出他歷年來的創作檔案。〈變文書-I〉首次發表於2014年上海雙年展,是陳界仁以唐代民間的「俗講」與「變文」流變史為參照,將他自2002年以來的拍攝/行動與再書寫方法,通過展示構想文件、參照脈絡、象徵物件、記錄照片、臨時電影院…等,重組成觀眾可穿梭其間的空間性「立體書」。倫敦泰德美術館館長克里斯‧德孔(Chris Dercon)將〈變文書-I〉選為2014年度至愛作品,他評論該作品:「創造出讓圖像、文本、靜態與動態影像、檔案與繪畫、社會與詩意融為一體的裝置」。本次於立方計劃空間展出的「變文書──陳界仁影像、生產、行動與文件」,為陳界仁針對空間特質與延續「俗講」與「變文」的流變精神重新編輯的變異版,除展出原版本的平面文件外,增加原本以四頻道形式呈現、經重新剪接、混音後的〈殘響世界〉單頻道版,以及單場放映「殘響世界回樂生」活動紀錄片。

〈殘響世界〉以日殖時期成立至今的樂生療養院、超過十年的樂生保留運動,以及因捷運局將新莊捷運機廠用地轉移至樂生療養院後,被強拆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樂生殘餘院區與周邊空間為拍攝背景;然陳界仁的創作始終非社會議題的再現與修補式的社會介入,而是溢出正、反、合觀點外的「非合」與「創噪」行動。影片藉由年邁的院民(種樹的人)、陪伴院民至今的年輕女性(陪伴散記)、來自大陸與經歷過文革的臨終病房看護工(被懸置的房間)、橫跨日殖時期至今的虛構女性政治犯(之後與之前)等不同視點,討論在事件似乎已成「定局」下,「定局」是否即是「終局」?亦或可以是開啟多重辯證與其它想像的歧點。同時,針對此次展覽,陳界仁選擇藉由長達104分鐘長的單頻道影片,以不符合當代藝術展覽中的觀看「節奏」,試圖再問什麼是當代社會的「時間政治」?
〈殘響世界〉曾於2015年1月18日以類儀式的影像劇場形式,在樂生療養院山頂舉行「殘響世界回樂生」放映活動,同時邀請樂生院民與觀眾共同參與。此種將音像/話語/劇場/文化行動等不同藝術表現形式,與不斷流變的「現場」共構成一個可多重對話與不斷製造歧點的方法,也是陳界仁自2002年開始長期實踐的展演方式。立方計劃空間同時將於2016年1月9日(3-6pm)專場放映〈殘響世界回樂生〉活動紀錄片,並邀請陳界仁於放映結束後舉辦個人講座。

〈殘響世界回樂生〉專場放映及陳界仁講座於 2016.1.9(六)下午3-6點

關於藝術家

陳界仁

1960年生於台灣桃園,目前生活和工作於台灣台北。在冷戰/反共/戒嚴時期,陳界仁曾以游擊式的行為藝術干擾當時的戒嚴體制,1987年解除戒嚴後,曾停止創作八年。1996年重新恢復創作後,開始和失業勞工、臨時工、移工、外籍配偶、無業青年、社會運動者等合作,並通過佔據資方廠房、潛入法律禁區、運用廢棄物搭建虛構場景等行動,對已被新自由主義層層遮蔽的人民歷史與當代現實,提出另一種「再-想像」、「再-敘事」、「再-書寫」與「再-連結」的拍攝計畫。

刊頭圖說:

多重辯證圖
(圖文/陳界仁提供)

為改自北宋宋明理學創始人周敦頤(1017-1073),融合道家、佛學、儒學所寫的《太極圖說》之圖示。陳界仁將原圖中各自代表陰、陽分立的兩個圓,挪移為陰陽部分重疊後,產生另一種非陰、非陽空間,也同時意指素樸辯證、唯心辯證與唯物辯證,三者間既相互連帶又彼此對質的多重辯證關係。

藝術家|陳界仁
開幕|2015.10.24(六)下午3-6點
展期|2015.10.24-2016.1.10
開放時間|周三-日,下午2-8點(周一、二不開放)

專場放映及陳界仁講座|
〈殘響世界回樂生〉2016.1.9(六)下午3-6點

地點|立方計劃空間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交通|捷運公館站1號出口,水源市場東側-東南亞戲院後方巷弄,韓一閣餐廳樓上

主辦|立方計劃空間
空間贊助|文化部
展覽贊助|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台北市文化局

Date:
Back To Top

參觀資訊

公館立方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02)23689418
開放時間:週三~週日,下午2~8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水源市場東側-東南亞戲院後方巷弄,「山嵐拉麵」與「愛妮雅化妝品」之間的白色小門

立方7F
開放時間:週三~週六,下午2~7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1號7樓
(02)23636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