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彥諺
《睡眠大廈》,2022,錄像、鉛筆、顏料、紙張、強化玻璃、滑軌及木材,尺寸依場地而定
展出地點:立方7F
藝術家何彥諺在作品《睡眠大廈》中,提出以人體腦波變化解讀潮汐規律的方法,透過兒童過渡至青少年階段常出現的生理反應──「夢遊病症」,作為這個時代人意識和社會關係的隱喻,將其比做滿月前夕的潮汐巨浪、人類失序的能量與受困的重複行為。此次以錄像、素描裝置的形式展出作品的其中一部分,將重新繪製的文本夾疊在傢俱的部件中,同時觀看學齡前孩童於睡眠中,那呼吸起伏交融於海浪的聲音。
這個世界是通過各種秩序的失序與再序維持其運作的平衡,我們重複在制度給的秩序中,《睡眠大廈》以意識的溢出作爲提示,表述如今社會系統已無法緩解這樣的情緒狀態。無法忽視的個人潛在能量與可能失衡的秩序,則是對於明日世界的提示,更是來自於個體於世界秩序中的經驗提問。
-策展人|林裕軒
何彥諺
(1993年出生並居住於台北)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學系碩士班創作組。以空間裝置、影像及物件組合為主要媒材,創作多來自個人感性經驗於當下之觀察,常擷取科普知識作為心理狀態的隱喻;透過重組空間經驗,理解空間與敘事的關聯,從中捕捉現實和虛構之間的連繫和鬆脫。作品曾獲高雄獎入選(2020)、臺南新藝獎(2017)、桃源創作獎優選獎(2016)等,2017年於首爾藝術空間 _衿川駐村。
策展人:林裕軒
林裕軒,1994年出生,工作居住於台灣台北,現為獨立策展人。林裕軒以多角度的身份與實踐模式,思考在系統中的我們,如何在共生與獨立關係中對社會結構進行擾動,並進一步思考「我如何成為我們」這一當代社會的命題。林裕軒同時關注於當代社會的生產結構,並深入研究藝術家的養成與世代命題,試圖以策劃的方式,來對自己的見證與經歷留下痕跡。曾在台北與高雄策劃「年輕藝術家的實質需求」討論會,並撰寫其相關文章發表於《典藏ARTOUCH》。策劃過的重要展演活動包括「繞道而行」(台北國際藝術村,2021)、「游擊隊」(台北非常廟藝術空間,2018)、「空氣煞車」(高雄駁二特區當代館,2017)、「不可言說的生命印記-媒介考古學」(台北有章藝術博物館,2017)、「台北夢」(台北市立美術館,2018)、「搬遷啟示」(桃園憲光二村,2018)、「不會飛的豬」(台北關渡美術館,2018)等,也在「Mille-feuille de camélia」(首爾ARKO ART CENTER,2016)、「合力組裝米克斯」(台北當代藝術館,2020)等展覽擔任策展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