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方計劃空間由策展人孫以臻策劃的「人造單位」即將於公館展場展開第二階段,展期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延期至2020年5月16日(周六)開展,展期至6 月21日。原訂於5月31日下午2點至4點舉辦的表演〈祖母母親〉則將照常舉行。
開展當日(5月16日下午3點)為避免群聚,立方空間將取消開幕酒會,然而藝術家與策展人都將出席展場,與來訪的觀眾交流、討論。現場也將進行額溫測量及手部酒精消毒,請欲前往的觀眾務必自行配戴口罩。
在「人造單位」的第二階段展期中,藝術團體「遠房親戚實驗室」將延續舊作〈有我在™〉(2016)發表全新計畫〈有我在TM:NEW 2020〉(2020)。該計畫以「到府解說生技服務」的半虛擬情境,親訪四位計畫參與者的私宅進行演出,並在實際操作基因轉殖技術的過程中,對近未來的生命形式與可延展的生命極限展開想像。除此之外,本展也嘗試透過〈有我在™〉計畫於2017年,因公開舉辦基因轉殖藝術工作坊而引起的法律訴訟事件,在基改技術已發展數十年後的今日,探討國家法規的建制速度遠不及科技革新之現狀。
另一位參展藝術家顧廣毅則將於2020年5月31日下午2點至4點,於立方7F以情境式的講演發表全新計畫〈祖母母親〉。在技術可行但倫理與法規不一定可行的彈性縫隙間,藝術家大膽假設一種「祖母母親」的家族繁衍模型──由祖母代理生孕親生孫子/女——邀請縫隙中的當代觀眾一起挖掘華人社會中,家族與個人之間複雜的精神與情感結構。
藉著藝術的途徑,展覽「人造單位」意在重新檢視既有社會單位的人造性,並在現實狀態將及而未及的彈性空間中,透過重新設計共同生產過程來設想「人如何自造單位?」。
關於展覽
策展人|孫以臻
第一階段|2020年2月22日-4月12日
藝術家|長谷川愛、許哲瑜
第二階段
展期|2020年5月16日-6月21日
藝術家|遠房親戚實驗室、顧廣毅
地點|
公館立方(週三至週日,2-8pm)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立方7F(週三至週六,2-7pm)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1號7樓(捷運台電大樓站、Subway樓上)
〈祖母母親〉講演
藝術家|顧廣毅
日期|2020年5月31日(週日)2-4pm
地點|立方7F(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1號7樓)
(已額滿)
藝術家座談
講者|長谷川愛
日期|2020年5月9日(六)2-4pm
地點|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講座將調整為線上座談
活動網址將於5月9日公布於臉書活動頁,影片瀏覽日期至5月16日止
▍關於展覽與表演
展覽|2020.5.16-6.21 @公館立方
遠房親戚實驗室
〈有我在™〉
〈有我在™:NEW 2020〉
年份:2016、2020
〈有我在™〉,基因轉殖的結晶,是生物科技人性化的最前沿,出現在當代這個無所不販的物質界。「有我在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客戶最信賴的協作夥伴︰我們收集樣本,放大序列;客製服務,永續生存;穩定繁殖,長期儲存;最初的愛,無限增殖;天地之塞,民胞物與。
在台灣現行的官方語境裡,「有我在」代表著「有我在,一切都不用擔心,我都一直在這裡」,創作團體遠房親戚實驗室虛構了一間「有我在™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作品的情境中,提供「有我在™生命延展服務」給您,將您的基因片段,轉入另一生物中,以此「延展」使用者的生命。
基因轉殖後的您,將有著「素質上無限相同」(infinite qualitative equal)的遺傳物質,因此再也不必擔心天擇的無常、人擇的失誤、遺傳的不完美和基因的突變,基因轉殖的世界存在著超越時間序列的邏輯,超越任何失去自我的絕望,將本我、自我、超我三位人格合為一體。
2020年,承蒙「有我在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甲方)的優質合作客戶「孫以臻」(乙方)之邀約,特別在當今坊間劣質克隆(clone)衍生諸多糾紛的世道,民間訴諸怪力的分身副本故事橫陳的環境下, 〈有我在™:NEW 2020〉生命延展,到府登場計畫,延續2017年〈有我在™〉於國立臺灣美術館發表的計畫,再次以一種平易近人的私宅拜訪,於四位民眾的家中親自展示那不斷升級且值得信賴的生命夥伴——大腸桿菌(E. coli)——所給予我們獨一無二的「凡世,我在」宇宙禮物。
講演|2020.5.31 (週六) 2-4pm@立方7F
顧廣毅
〈祖母母親〉
年份:2020
近日,在部分代理孕母合法的國家傳來數則奇人異事的新聞,內容皆是媳婦或女兒患有不孕症,而母親願意代替女兒或是媳婦擔任代理孕母的真人真事。因而藝術家思索,在未來的社會中有沒有可能提出這個選項給想要專注在自己事業的婦女呢?在她們適合懷孕的年齡,取出自己的卵子與配偶的精子,再透過試管嬰兒的技術配出受精卵,並放進其母親或是婆婆的子官,由她們擔任代理孕母。在這個情境之中,婦女可以專心於事業,職業婦女的母親則剛好在退休年齡而不需要再煩惱工作,可以無憂地專心懷孕與生產。在這個系統中,每個家庭婦女都可以詢問自己的母親是否願意代理懷孕,等到自己退休時也轉而替女兒生子,這樣一代接著一代,婦女可以在三十歲左右專心於事業,並且都在六十歲左右懷孕生孫子。
在〈祖母母親〉的演出中,藝術家將透過建構一系列的未來情境,探索未來人類社會中生殖科技的發展可能引發之倫理與社會議題。同時,希望藉由這個計畫,深刻地挖掘社會中人們在家庭、親子之間彼此拉扯牽制與互相矛盾的複雜情感。
展覽|2020.2.22-4.12 @公館立方
長谷川愛(Ai Hasegawa)
(不)可能的小孩
媒材:紀錄片、合成影像與文字
年份:2015
〈(不)可能的小孩〉這是一項思辨設計的計畫,嘗試在新興的生物科技有可能提供同性伴侶與自己有「基因關係」的小孩的時代,刺激相關議題在社會學、文化以及倫理層面的討論。
在近期的遺傳學與幹細胞研究(如英國劍橋大學和以色列魏茲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成果)都顯示由一對同性伴侶生出他們的小孩已經不再是科幻想像。這項研究計畫的以色列專家雅各布・漢納(Jacob Hanna)表示,在短短兩年內這項技術就有可能用來創造一個小孩。「從同性雙親那頭製造出精子和卵子細胞的可能性,使這項技術開始受到同志族群的關注。」他說。「不過從同性雙親創造一個小孩是符合道德的嗎?誰有權力做決定,如何決定?」這項計畫的目的在於設計和刺激關於同性伴侶生小孩的生物倫理議題。計畫中,兩位女同性戀伴侶的DNA資料透過23andMe基因檢測與分析服務進行分析並藉此模擬和視覺化她們可能的小孩,並且,藝術家創造了一個虛擬情境:團隊透過這些基因資料製作一本精裝家庭相簿,作為禮物送給這對同性伴侶。而為了喚起更多的公眾討論,該計畫與日本的公共電視台NHK合作,透過全程紀錄與跟拍,最後完成一部30分鐘的紀錄片,並於2015年十月在日本NHK電視台播出。
展覽|2020.2.22-4.12 @立方7F
許哲瑜
副本人
2019
單頻道錄像(21分15秒)、玻璃纖維雕塑
1979年,忠仁忠義兄弟三歲,在台灣接受連體嬰分割手術,手術歷時十二個小時,全程於電視直播。在這不尋常的媒體宣傳過程與時空背景裡,身體成為各種社會與政治象徵。當年為了分割手術練習,臺大醫院邀請了藝術家謝孝德,試圖將連體嬰的身體翻模,提供給手術醫生進行練習。然而因嬰兒不受控制,人體翻模失敗了,只能以泥塑方式完成雕塑。在這件作品〈副本人〉中,藝術家重新翻模了四十三歲的張忠義身體,再使用3D掃描技術建立身體檔案,並以這些檔案為素材,拍攝了他年輕的過往記憶。
二十一歲的張忠義,曾經演出電影《假面超人》,在電影中扮演一位經營廢棄公車改裝之茶藝館的老闆。二十多年後,他仍反覆想像著經營那間電影裡的廢棄公車茶藝館。而現實生活中的妻子與兩位小孩,亦重疊於這段想像的場景之中。
▍關於策展人
孫以臻
1990年生於台北台灣。目前於立方計劃空間擔任策展人。
她先後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生命科學系,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主修文化生產與策展。曾立志成為探索生命的科學家,後因有感於現行學院系統受制於既有的學科分類而走向當代藝術策展,策展實踐於是成為她行另類知識生產的方法。2015年起,她致力於群島社群(台灣生物藝術社群)的社群空間經營,並於2016年發起「一群人的自學_策展篇」,每月舉辦策展讀書會與專題討論會,透過社群經營累積人與人得以共同創作與持續對話的基礎,至今已與夥伴協力舉辦三十餘場策展聚會。
近年的策展計畫包括「話鼓電台」(立方計劃空間及線上廣播電台[共同策展],2019起);「知識的過程」(海桐藝術中心,2019);「最小共存單位」(立方計劃空間,2018);「情景遊戲」(水谷藝術,2016);「想像的身體邊界」(台北數位藝術中心,2015)等。
▍展覽資訊
藝術家|長谷川愛、許哲瑜、遠房親戚實驗室、顧廣毅
策展人|孫以臻
第一階段展期|2020年2月22日-4月12日
第二階段展期|2020年5月16日-6月21日
地點|
公館立方(週三至週日,2-8pm)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立方七樓(週三至週六,2-7pm)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1號7樓(Subway樓上)
〈祖母母親〉講演
藝術家|顧廣毅
日期|2020年5月31日(週日)2-4pm
地點|立方7F(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1號7樓)
(已額滿)
藝術家座談
講者|長谷川愛
日期|2020年5月9日(六)2-4pm
地點|因應新冠肺炎疫情,講座將調整為線上座談
活動網址將於5月9日公布於臉書活動頁,影片瀏覽日期至5月16日止
贊助|台北市文化局、國藝會
*立方計劃空間由國藝會、台北市文化局、RC文化藝術基金會及陳泊文先生贊助營運
Category:
Date:
2020 年 1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