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印尼:萬隆的滾石文化殘響」導覽手冊
萬隆市 樓梯間(S)
萬隆是印尼的一座城市,以音樂、時尚、購物勝地和青年文化而聞名。這座城市位於印尼首都雅加達不遠處,自殖民時期,萬隆的知名度就已建立起來。荷蘭政府於20世紀初開發了這座位於荷屬東印度(既印尼的舊稱)的城市,旨在將其打造為歐洲遊客旅遊目的地。因此,萬隆被稱為大都會,也被視為熱帶地區的西方和歐洲實驗室。 萬隆之所以成為大都會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於殖民時期扮演娛樂和教育中心的角色。另一方面,教育機構的存在經常使萬隆成為荷屬東印度許多文化變革的重要據點。
S.1 萬隆市規劃圖 (1923)
於荷蘭殖民時期,由萬隆市旅遊局發行的地圖。該地圖顯示了城市區域以白人、華人、阿拉伯人及本地、當地人的城市區域劃分,部分並以非常歐化洲的地名命名。
S.2 到萬隆旅遊:東方的山城(1937)
萬隆市旅遊局出版的英文旅遊宣傳手冊,邀請遊客來萬隆旅遊。手冊將萬隆定位一座為山城,萬隆部份被凸顯的優勢包括購物旅遊城市、年輕人聚集地等。
S.3 萬隆:理想的度假勝地(1930)
此為一本荷蘭語書籍,內容包括萬隆市發展的更多詳細信息,藉此將萬隆市塑造為理想的度假勝地形象 (de Ideal Wowon-en vacantiestad)。
S.4 萬隆照片(1920至1930年代)
這些照片展示了 20 世紀 19至30 年代的萬隆城市活動,。其中部分展現萬隆是如何變得更加「歐洲化」的。
滾石樂隊在萬隆 牆1(W1)
滾石樂隊在萬隆的焦點集中於樂隊的兩位成員,米克·賈格爾(Mick Jagger)和基思·李察(Keith Richards)。他們的報導經常與性、毒品和搖滾樂的形象有關。米克·賈格爾曾多次到訪印尼,前往巴厘島旅行並於1988年在雅加達演出。
W1.1 披頭四與滾石樂隊的決鬥
一篇關於披頭四挑戰滾石樂隊的富有想像力的文章。披頭四被稱為道德團體,而滾石被視為墮落團體。
W1.2 米克·賈格爾: 因為居民不會理會我是誰,故我愛峇里島
Aktuil 雜誌記者Ipong Constantinopel 於1969 年在峇厘島遇到了滾石主唱米克·賈格爾(Mick Jagger)。Ipong於對話中與賈格爾聊到他的第一部電影、導致他入獄的LSD致幻劑問題,並告訴賈格爾,自1966年以來萬隆就有一群滾石樂隊樂迷。
W1.3 兩位引發騷動的滾石
因毒品案被捕的米克·賈格爾和基思·理查茲的審判報導,以及在法庭外等待的歌迷引發了騷亂。
W1.4 Aktuil 雜誌098 (1971)
Ipong Constantinople 在峇里島再次見到了賈格爾。這次他跟蹤賈格爾三天,並假裝自己是個不認識賈格爾的攝影師。最後他自稱是記者,採訪了正在與妻子比安卡和女兒度假的賈格爾。
W1.5 Hai 雜誌 (1988.11)
1988年10月30日,賈格爾在雅加達史納延體育場舉辦的演唱會,Hai 雜誌的報導。這場活動由「Ono藝人行銷」(Ono Artists Promotion)舉辦,由God Bless樂隊貝斯手Donny Fattah的妻子Rinny Noor領導。大約有7萬名觀眾從中午開始等候進入演唱會現場。作為預防措施,主辦方招募了220名維安保\人員負責檢查門票。這場演唱會也被記錄為以騷亂和重大混亂結束的演唱會之一,一些沒有門票的觀眾強行進入,引起破壞和焚燒史納延體育場周圍停放車輛的事故。
W1.6 Aktuil 雜誌152 (1974.11)
Aktuil雜誌中關於滾石樂隊的深度文章。
W1.7 Vista雜誌 016(1983.9)
Vista雜誌對滾石樂隊美國巡演終場的報導,內附地獄天使機車幫鬧事的照片。
W1.8 Variasi 雜誌No. 25(1983.12)
關於賈格爾與美國模特Jerry Hall之間關係的新聞,報導使用了一誇張的標題,稱Jerry Hall為「派對動物的馴服者」。
W1.9 滾石樂隊挑動年輕人,引發了街頭暴動。
《街頭鬥爭的男人》(Street Fighting Man)的歌詞於Aktuil雜誌發表。這首歌被描繪成一首抗爭歌曲。注意 Aktuil 雜誌如何用大寫字體強調「革命」(REVOLUTION)。
W1.10 「他們準備好迎接印尼了嗎?」
Aktuil雜誌在 1975 年成功舉辦了為期兩天的深紫樂團表演後,表示他們將邀請滾石樂隊,並聲稱已經聯絡了經理人等等。Aktuil更樂觀地認為這將會比深紫色樂團的演出更瘋狂。
但這一切從未發生。
W1.11 滾石樂隊巡迴演出二三事
滾石樂隊巡演的各種事實,其中包括米克·賈格爾如果發現房間裡沒有某種香水就會發瘋,組織者有義務在舞台上提供酒精,以及基思·理查茲有很多追星族女友。
W1.12 三頁 Aktuil
三頁 Aktuil 頁面顯示了滾石樂隊歌曲在讀者中的受歡迎程度,尤其是〈酒吧女郎〉(Honky Tonk Woman)。
W1.13 Aktuil 013 (1968)
AKTUIL 雜誌(1967-1979)是由音樂愛好者丹尼·薩布里(Denny Sabri)於萬隆出版的音樂雜誌,並被視為印尼青年西方文化的宣導者。
W1.14滾石樂隊五個盜版卡帶
滾石樂隊的盜版卡帶成為大眾了解樂團的途徑。 1970至80年代間,印尼本土唱片公司盜版包括滾石樂隊在內的西方音樂現象十分猖獗。 1980 年代,由於愛爾蘭音樂家鮑勃·格爾多夫(Bob Geldof) 的抗議,政府制定了禁止盜版的政策,盜版行徑逐漸減少。格爾多夫對於其發起的「拯救生命」(Live Aid)音樂會錄音的盜版卡帶在印尼流傳感到不滿。
萬隆的賈格爾 牆 2 (W2)
於1970年代的萬隆,賈格爾(Jagger)成為指涉當地搖滾明星的術語,這些人以其狂野的音樂、舞台表演和生活方式而聞名。
那個時代最著名的本土賈格爾是德迪·斯坦扎 Deddy Stanzah(1949-2001),他是 The Rollies(1965)、Superkid(1976)和許多其他音樂計畫的創辦人。
然而,媒體有時也會用這個術語來指涉其他具有類似態度的音樂家,如 Gito(The Rollies)、Benny Soebardja(The Peels)、Wandi(One Dee)或 Soleh(Freedom)。還有一位名叫 Supeno(Braga Stones)的視障街頭藝人,他用傳統巽他族樂器 kacapi 演奏西方搖滾/流行歌曲。
W2.1 Gimme’ Gimme’
〈酒吧女郎〉(Honky Tonk Women)為滾石樂隊一首非常受萬隆人喜愛的歌曲。德迪·斯坦扎經常演奏這首歌並與他的樂隊 Superkid 在他們的首張專輯 《搗亂者》(Trouble Maker,1976)錄製了這首歌。我們在萬隆稱這首歌為 〈Amedeuh〉,指的是這首歌的第一句歌詞「我遇到一個…」 (I met a …)。Amedeuh 有時也用來意指當地一種廉價紅酒「紅色葡萄」(Anggur Merah)。
W2.2 Superkid 《Troublemaker》 (1976)
斯坦扎樂團 Superkid 的首張專輯。在這張專輯中,斯坦扎翻唱了滾石樂隊的歌曲〈酒吧女郎〉(Honky Tonk Woman)。
W2.3 德迪·斯坦扎Deddy Stanzah
德迪·斯坦扎(1949-2001)印尼搖滾貝斯手兼The Rollies(1967-1974)、Superkid、Giant Step、God Bless和Genta Istana的主唱。更不用說他的個人表演和一些合作了。斯坦扎因其在舞台上的表現和搖滾生活方式而被稱為萬隆的賈格爾。
W2.4 Aktuil 雜誌 201
《Aktuil》雜誌關於Superkid爪哇島巡演的長篇報導,其中紀錄了一些特別時刻,例如Superkid演奏滾石樂隊的曲目、後台的瘋狂場景,以及斯坦扎回到萬隆時的感性歌詞,他說道:「我們愛萬隆!這是一個偉大的城市!」。
W2.5 「講到賈格爾 …」
取自斯坦扎編曲的Superkid 歌曲「H O W」。我認為這部分表錶現了斯坦扎對滾石樂隊的迷戀。在這首前衛搖滾歌曲中,Superkid混合了一些標誌性搖滾歌曲,包括滾石樂隊的〈Jumping Jack Flash〉。
W2.6 斯坦扎/Superkid 的五張專輯
斯坦扎的幾張專輯記錄了滾石樂隊所帶來斯的影響。您可以在牆3上的「群島之音」( Irama Nusantara )製作的混音帶上聆聽這些歌曲。
萬隆的石頭們 牆 3 (W3)
當地表演者詮釋了滾石樂隊的受歡迎程度,並創造對於滾石樂 隊的新轉譯方式。在整個 20 世紀 70 年代至 90 年代,翻唱 滾石樂隊歌曲或受到滾石樂隊啟發的當地樂隊不斷湧現。這個 生態系統得到了媒體的支持,特別是「青春世代」(Generasi Muda,GMR / Young Generation,YG) 廣播電台,其中包括特別節目、音樂表演和滾石樂隊粉絲團體。
W3.1 The Rollies
Rollies樂隊的形成源於德迪·舒坦沙的構想(他後來更廣為人知的名字是德迪·斯坦扎)。
1964年中期,斯坦扎邀請來自Delimas樂隊的鼓手Iwan Krisnawan、吉他手Tengku Zulian Iskandar Madian,以及來自Genta Istana樂隊的樂手Delly共組樂團。
W3.2 Harry Roesli的「披頭石」
《披頭四VS滾石樂隊》專輯的構思來自於萬隆實驗音樂的先驅Harry Roesli。他的計劃是重新錄製這兩支樂隊的歌曲,並將西方音樂與傳統音樂相融合。
值得一提的是,Harry以實驗音樂著稱,他的音樂生涯起步於1960年代初期,當時他是滾石翻唱樂隊Batu Karang的成員,只可惜這張專輯最終未能錄製完成。
W3.3 The Rollies
Rollies 是依據斯坦扎的想法成立的。 1964 年中期,斯坦扎邀請了 Delimas 樂團的鼓手 Iwan Krisnawan 和吉他手 Tengku Zulian Iskandar Madian 以及 Genta Istana 樂團的 Delly。斯坦扎隨後選擇了The Rollies這個名字作為他樂隊的新名字。The Rollies 是 The Rolling Stones 和 The Hollies 兩個樂團名的縮寫。
羅萊兄弟的名聲開始崩潰。樂團的三名成員曾參與使用精神藥物,其中包括後來退出樂團的 斯坦扎,以及於 1974 年去世的 Iwan Krisnawan。
W3.4滾石威力計畫預告
「滾石威力計畫」(Stones Power Program)廣告,這是由Aktuil雜誌舉辦的滾石樂隊致敬活動。
W3.5「滾石威力計畫」的兩代搖滾(評論)
1977年,AKTUIL雜誌舉辦了一場滾石樂隊致敬活動,以慶祝他們的周年紀念。
這次活動的成功,鼓舞了其他團體舉辦類似活動。然而,部份活動有些因無票觀眾試圖強行闖入而導致衝突。
W3.6 Vista 雜誌 014 – 1986 P. 32
Vista雜誌報導了「青春世代電台」舉辦的滾石樂隊致敬活動。像大多數滾石樂隊的其他活動一樣,這次活動最終以混亂收場,觀眾強行闖入,造成騷亂。
W3.7 「石頭樂隊,來自萬隆的滾石樂隊瘋狂粉絲」
1970年代末期,受滾石樂隊啟發的樂隊「石頭」(The Stone)。其內容包括對樂隊成員的採訪,探討談及他們與酒精、毒品之間的關係,以及與老牌樂隊之間的競爭。
W3.8 「Benny Soebardja神似賈格爾」
1969年,萬隆的搖滾音樂先驅之一The Peels樂隊在新加坡的一艘郵輪上演出。
據說,The Peels的主唱/吉他手Benny Soebardja的舞台表演風格與賈格爾相似。
W3.9 布拉加石頭Braga Stones
這是一篇關於布拉加石頭(Supeno)的文章。他是一位在布拉加街表演的視障街頭藝人,經常使用傳統的巽他族音樂樂器卡恰彼(kacapi)演奏西方搖滾歌曲。
W3.10 「感謝 ….」
這是一篇評論,內容是關於70年代萬隆帕賈賈蘭大學( Padjadjaran University)所舉辦的一場演唱會之評語。在這場演唱會上,許多表演者都模仿了米克·賈格爾的風格。
W3.11 音樂大集合 II
這是第二屆音樂大集合活動的海報,布拉加石頭被要求模仿米克·賈格爾。
W3.12 從青春世代電台至其印尼文名稱
「青春世代」(Young Generation,後更名為 GMR)是一家自1960年營運至2002年的萬隆電台。這家電台以其搖滾音樂節目聞名,其中包括一個名為 「滾石鐵粉」(Stones Lovers) 的滾石樂隊特別節目。
W3.13 青春世代電台的滾石鐵粉會員卡
這是印尼青春世代電台在1980年代於萬隆管理的滾石樂隊粉絲俱樂部的會員卡複製品。俱樂部名為「滾石鐵粉」,並成為印尼滾石樂迷組織的胚胎。該組織目前已向印尼法務部註冊成為合法團體。
W3.14 1986音樂大集合
這是一張1986年音樂大集合活動的海報,這場活動由青春世代電台所主辦的。「迷幻安公子」(Acid Speed)樂團在這個活動中扮演滾石樂隊。
W3.15 群島之音混音帶
這張混音帶是由位於印尼首都雅加達的音樂檔案館「群島之音」(Irama Nusantara)所製作。這個檔案館專門收集與保存印尼音樂,他們將這些音樂片段剪輯在一起,製作成一張混音帶。
公眾詮釋 牆 4 (W4)
滾石樂隊,尤其是賈格爾和理查茲,被視為叛逆和危險的象徵,在非音樂領域被轉化為其他形式。例如足球中的流氓行為,經常在體育場內展示滾石樂隊的標誌,意圖表現出支持萬隆佩西布足球隊的整體性和勇氣。
Japi Tambajong 在《音樂百科》(Ensiklopedi Musik,1991)中指出滾石樂團影響了人們的俚語。
另一方面,滾石樂隊的標誌也出現在一些食品品牌的標誌上,以表明食物非常辛辣。
W4.1 維京石頭人(T恤與圍巾)
Persib Bandung(萬隆市足球隊)支持者團體的圍巾和 T 恤帶有滾石樂隊標誌。他們的座右銘是「萬隆市足球隊與搖滾樂」(Persib and Rock n Roll)。
W4.2 賈格爾等於騷亂
這些流行詞彙的靈感來自於滾石樂隊,但詞彙的使用與音樂無關。1980年代,jeger這個字常被媒體用來指涉土匪、被視為擾亂公共秩序的小暴徒。
W4.3 O’Kir辣味洋芋片
其中一款使用滾石樂隊標誌的食品,以強調其味道非常辛辣。
W4.4 《我是巨星》
一則故事,關於一名想成為賈格爾的男孩。
W4.5 常民轉譯滾石樂隊的25張照片
我去年在萬隆實地考察時拍攝的一些照片。我參觀了幾個人口稠密的地區,例如小巷、城市貧民窟,這些地區被認為是危險的(例如容易發生搶劫、毒品走私的地方),但也被稱為滾石樂隊的粉絲基地。我拍攝了壁畫、貼紙,以及 1970 至 80 年代仍在生活中模仿滾石樂隊的人。
巴雷 (B)
「巴雷」(Bale)是印尼(包括萬隆)經常可見的社交空間,尤其是在 21世紀之前。「巴雷」一般被用作議事、巡邏,以及年輕人聚會的地方。人們在「巴雷」聊天、喝咖啡、喝酒、彈吉他。滾石樂隊的音樂透過類似聚會和吉他練習傳播開來。
B.2 石頭吉他
萬隆的滾石樂隊粉絲成立了幾個翻唱樂隊或粉絲俱樂部,以及一個名為 Sampurastun的年度滾石樂隊致敬節(取自 Sundanese 語中的 Sampurasun,意為在萬隆和西爪哇的主要部落中的「你好」)。
一把簡單的吉他展示了滾石樂隊於社會中的存在。
B.3 一次Amedeuh,永遠的Amedeuh(拼貼錄像)
這是一部拼貼式錄像,其中展示了滾石樂隊對社會的影響。從戴頭巾的母親、斯坦扎的舞台、街頭藝人到小孩,都體現了滾石樂隊的影響力。
B.4 賈格爾區(拉瑪·薩普特拉,2024)
展覽的背景聲音是由來自萬隆的聲音藝術家拉瑪·薩普特拉(Rama Saputra)所創作。他錄製了萬隆市街道和巷弄的環境聲音,如唱歌、嘻笑、閒逛等居民活動。這個地方經常被視為與賈格爾緊密連結的區域。
阿梅克 牆 5 (W5)
獻給阿梅克 (1980 – 2024)
「阿梅克」穆夫提 · 普里揚卡(Mufti “Amenk” Priyanka)是一位來自萬隆的視覺藝術家,作品有其與眾不同的脈絡。阿梅克有自己獨特的筆觸風格,關心非一般的主題,但他的作品卻與我們非 常貼近。他所描繪的是我們在萬隆的日常生活。龐克青年和 cuanki(一種當地街頭小吃,類似魚丸湯、豆腐湯)可能比利物浦碼頭上的英國龐克更讓我們熟悉,這包括祈禱的龐克青年。這 是一場在西方反文化和信仰之間掙扎的身份鬥爭。這樣的掙扎改變了宗教價值觀與 其規範。簡言之,阿梅克的作品中描繪的是我們的生活。
這就是為什麼我將阿梅克納入這次展覽(儘管他未能與我們一起到場)。他的作品 明確捕捉了我所強調的現象,且了解自己的根源。更別提他加入的引文,強調了他 圖像中的訊息。阿梅克的作品很明顯自然地呈現了青年次文化如何在我們成長的地 方,萬隆,被我們所採納。
阿梅克永在我們心中。
W5.1 《拎著紅色葡萄的街頭龐克》(策展人命名)
在萬隆,很常見龐克族用啜飲吸管喝裝在黑色塑膠袋裡的酒是很常見的。袋子裡通常裝著廉價的酒精,如「本質」(Intisari)或「紅色葡萄」(Anggur Merah/Amer)。
W5.2 A Stone A活動海報(2011)
這是「阿梅客」(Amenk)的經典作品之一。圖中,一個有圓圈標誌的龐克族親吻警察的手。在印尼社會,親吻手表示尊重,但這張圖卻諷刺地描繪了相反的情景。
「警察要求龐克孩子不要再無禮,而孩子則道歉,表示自己的音樂總是吵。」
A Stone A是「阿梅客」與其他來自萬隆藝術學校的藝術家所組成的樂隊。這支樂隊成立於2000年左右,受到「音速青春」(Sonic Youth)的影響。有趣的是,樂隊的名字源自80年代當地音樂舞台上經常聽到的吶喊聲:「A Stone A」,意思是「兄弟,唱滾石樂隊的歌曲」。
W5.3 我很想念你
「雲朵誘惑著這個夢,回憶著你遠方的臉,灑滿晨間的甜美,被蓮花香包圍著,在一片荒蕪的渴望之海中。麻木身體的溫暖擁抱,與孤獨的心之間細微差別。
不要讓任何人知道,我醉了,且正在尋找上蒼。」
W5.4 龐克愛母親
「母親的愛總有強烈的魅力。當我在街上尋求生計時,你的祈禱與愛陪伴著我。」
W5.5 阿梅克的三件原作,取自「貧民窟」系列
阿梅客的部分作品取材自他的碩士學位作品,以萬隆市Cicadas為拍攝主題。Cicadas是萬隆市的一個地區,以人口密集、貧民窟、危險性高而聞名,同時也是過去經濟發展的象徵,也被稱為賈格爾(Jeger)地區。在這三件作品中,「阿梅客」捕捉了閒逛、勒索和打鬥等活動。
W.5.5.1
「夜晚的狗叫聲在狹窄的小巷中回蕩,與黑暗交織在一起。 野心被壓抑,經濟衰退撕裂了希望。 權力的幻影。 空氣中瀰漫著血腥的氣味,與囚犯的主權爭奪注意力。夢寐以求的天堂之地的崇拜者們頑強地堅持,直到被眼淚迎接。」
W.5.5.2
「來吧,一起度過這個夜晚吧!你的存在比任何事情都重要。今晚是我們一起歡慶的時刻。 別讓我失望。來吧,親愛的,我對你微笑。 享受吧! 昨天的戀人早已不再與我牽連。讓我們一起度過今晚吧。 沒有理由拒絕。我渴望我們彼此滿足。 我需要你,不只是像平常那樣。」
W.5.5.3
「你的到來不可避免,帶來了悲痛,而不是偏愛,成為美麗的蒙娜麗莎畫作的一部分。」
W5.6 《嘶吼》(Sleborz) 10
這是一本為了紀念阿梅客逝世40天而出版的小誌。我在這本雜誌裡書寫了與阿梅客在台灣舉辦展覽的計畫,以及我自2017年認識他的印象。「嘶吼」是阿梅客經營的品牌/小誌。
* 完整文章: https://thecubespace.com/appendix/amenk-at-a-gl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