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共存單位》導覽手冊
在視藝術為另類知識生產行為的前提下,本展由孫以臻策劃,聚焦於以共同生產另類知識為基礎而形成的集體或社群關係,乃至關注這些集體或社群在共同生產的過程中,協商出共享的理念,進而能夠自我組織成具有行動/反抗能動力的政治主體。這些共產另類知識,並且能夠自我組織的政治主體,於本展中正是我們可以借用來重新想像一個理想社會的「最小共存單位」。
《自然之外的海洋》國際聯展導覽手冊
由紐約「獨立策展人國際聯盟」(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製作,策展人艾蕾娜.克萊爾.費爾德曼(Alaina Claire Feldman)所策劃的《自然之外的海洋》國際聯展於11月巡迴至台北立方計劃空間。《自然之外的海洋》展覽以多樣的媒材為其特色,包括攝影、錄像、出版、聲音與設計。立方計劃空間邀請居住於台灣的法籍藝術家澎葉生(Yannick Dauby)加入,藉此延伸策展主題並以在地脈絡作為參與及回應。
《諸眾之貌:滋事》聯展導覽手冊
《諸眾之貌:滋事》聯展由黃孫權總策劃,曾傑協同策展,內容除了「諸眾之貌─亞洲運動影像資料庫」平台中關於亞洲社會運動的紀錄影音與文件之外,並且有汪彥成、張靜如、梁以妮、陳星穎、鄭明慧、賴曉瑩等2016年學實學校的成員以攝影、紀錄片、舞蹈與行為參與展出。
李傑個展《我越不理你,你卻離我越近。》 導覽手冊
李傑個展於2017年2月18日至4月9日, 他多年來活躍於國際藝術場域,曾於2013年代表香港參加威尼斯雙年展香港館。他近年往返於香港和台北之間,並也因各地的展覽而有大量旅行。李傑以極具個人特質、以及具日常的幽微政治性(存於日常中的生存協商)的對話方式運用繪畫、文字與影像,將日常生活中難以言說的精神狀態投射於展場空間中。觀眾在其作品中,能感受到他細膩而敏銳的感性與思考。
《現實秘境》導覽手冊
本展是一檔重新思索當下亞洲與世界關係的展覽,共邀請十三組藝術家,分別來自台灣、中國、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和哥倫比亞。經過兩年策劃,將呈現藝術家對特定歷史和生活經驗的關注,以作品之間所組成或交錯或平行的時空向度、藉由異地/共時,或者是異時/共地的不同視野,嘗試組構和揭露出歷史與當下生存之間的關係。
《鄭波:野草黨II + 蟾蜍山共地計畫》導覽手冊
自2015年夏天,立方計劃空間邀請了中國藝術家鄭波數次到台北駐地,以一年的時間於台北香港間往返,為2016年的創作計劃做研究及準備。2016年9月3日,鄭波將於台北立方計劃空間及蟾蜍山發表在地合作項目「野草黨II+蟾蜍山共地計畫」(Weed Party II + Toad Commons)。
《透工——萬迪拉塔那與他所捨棄的影像》導覽手冊
立方計劃空間榮幸邀請柬埔寨籍藝術家萬迪拉塔那(VANDY Rattana),於2月27日至5月15日舉辦其在台灣的首次個展:「透工—萬迪拉塔那與他所捨棄的影像」。
《變文書──陳界仁影像、生產、行動與文件》導覽手冊
立方計劃空間榮幸邀請藝術家陳界仁,以影像裝置、文件陳列等形式展出他歷年來的創作檔案。展期從2015年10月24日至2016年1月10日,並於2016年1月9日專場放映〈殘響世界回樂生〉紀錄片,映後舉辦陳界仁藝術家講座。
《上則星辰,內則德律》導覽手冊
洪子健與陳瀅如兩位藝術家共同創作計劃—-《上則星辰,內則德律》。現代關於「藥物」的討論多半限於醫學、法律等知識領域裡,陳瀅如 、洪子健本次的創作計劃嘗試將其置於現代性、文明衝突與精神意識的複合界域內,重新結構其脈絡,透過檔案、文件、繪畫、錄像、多媒體裝置等不同形式的文獻資料,探討「藥物」的抽象概念及隱喻,作為反思人類精神、歷史、文化與社會的介質。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專書
去年曾在台北北師美術館與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並獲選為「第十三屆台新藝術獎」得主之一的《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展覽專書已於近日上市。這本書邀集了26位學者、樂評人、作家、藝術家、活動籌辦者與唱片蒐藏家,共同針對本展覽之議題著述,其中並有數百幅台灣聲響文化運動歷史中的珍貴圖片,包括海報、唱片、傳單、海報與藝術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