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兆旻〈這麼多年過去,〉
〈雨夜花〉「出生」於1934年,是台灣當時最受歡迎的流行歌曲之一。發行至今超過30位知名歌手灌錄發行過這首歌曲,累積超過十個版本的不同語言的歌詞,並在大小選舉造勢與紀念儀式,負責喚起一點台灣懷舊/認同感。「雨夜花」三個字曾被用來描述台灣共產黨創黨黨員謝雪紅、被用來比喻台灣民主進程的悲劇宿命觀、也被用來形容台灣的經濟發展史。這首歌被官方禁過數次,也多次被轉化為舞台劇、電影、電視劇。學者研究〈雨夜花〉的精神現象學,前總統李登輝則公開表示希望國人不要再唱這首歌。2002年當男高音多明哥來台演唱,〈雨夜花〉是他唯一選唱的台灣歌曲。八十多年過去,這首歌在 2017 年風靡全球的遊戲《返校》中被設計為關鍵的解謎線索,2019 年《返校》改編成電影,旋風一般成為當年全台票房冠軍,〈雨夜花〉則是貫穿全片氣氛的重要歌曲。
這則豐富精彩且尚未結束的一生,鄧兆旻選擇以反轉慣常的方式來閱讀:他視〈雨夜花〉這首歌曲在「出生」之後為「求生存」,竭盡所能地利用時代與唱它的人們,一步步達成「永生」。他收集這首歌在過去八十多年間所留下的文字紀錄,整理成年表呈現在展場供觀眾索取。藝術家也為它寫下一篇「回顧」的自白:觀眾會聽到〈雨夜花〉說著自己過去的起落與實踐心得。這件作品除了指出物不單只是為人指揮所用——人也同時被物定義,同時更將〈雨夜花〉的人物設定當問題丟給觀眾:一個多重身份、隨意準備被取用的存在方式,是失去了自我,還是真正的積極?
〈這麼多年過去,〉就如同〈雨夜花〉,也在每次的展覽中持續變身。這件作品每次的展覽形式都因應空間而做變化。除了年表與口白,重複出現的元素還包括年表上作為背景的黑色長方形色塊,以及與年表中出現的人名相同數量的鏡子。這個特殊比例的黑色色塊與鏡子是〈雨夜花〉用以邀請與吸引你的工具,又或許,是它準備利用你的開始。
鄧兆旻 (台灣)
出生與工作於台北。麻省理工學院建築規劃學院,媒體藝術與科學碩士畢業之後定居於紐約,於2012年底返回台灣居住。曾獲邀至法國Villa Arson(2009)與香港Para Site(2014)擔任駐村藝術家。過去獲邀的重要展覽包括2012台北雙年展「現代怪獸—想像的死亡與復生」、2013年日本大阪堂島川雙年展「Little Water」、2014年「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北師美術館/高美館巡迴展)、2015年「失調的和諧」(韓國首爾Art Sonje Center)、「RR ZZ」(義大利米蘭Gluck 50)、「廣島三部曲」(日本廣島當代美術館)、2016年「公共精神」(華沙當代藝術中心)、2018年「歷史變體」(TKG+ 畫廊)、2019年「即溶生活」(北師美術館)、「旋轉歷史編撰學的爆炸圖」(日動畫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