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仲涵 〈感覺空間〉
〈感覺空間〉原為一個在路邊的演出計畫,藝術家透過YouTube直播,試圖讓觀眾隨身的行動裝置提醒:此時的空間有另一件事情發生。
藝術家在生活的都市裡選了一個場景,化身為DJ在現場演出,然而現場聽不到音樂;音樂反而透過YouTube直播到另一個時空。表演現場只有當下的聲音:風聲、操作器材的環境音。因此,「現場的聲音」在此一分為二。
雖然藝術家歡迎觀眾透過Line或telegram接收預告通知,在指定的某個時間到某個地方看演出,但到場的觀眾通常不多。而到場的觀眾所看到的場景和本作於「液態之愛」裡展出的影音紀錄所呈現的畫面極為接近:影像裡有天光、有城市,藝術家在表演,但他發出的聲音卻在別處——網路空間裡。展場中播放的影音紀錄,是由數個發生在不同日子的戶外表演所剪輯而成,並且,影片中表演發生的時間鐘點,與展場內的時間鐘點一致。而在展場裡觀看紀錄的觀眾,也和當時到戶外表演現場的觀眾一樣,都需要透過自己的行動裝置與耳機,連上網路,才能進入另一個「現場」。
這也是一種音像(Audiovisual),只是創造影像的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是一個文化、是一個宇宙;藝術家只能等待,準備好,伺機而動,也許會與觀看者剛好遇到。
藝術家在生活的都市裡選了一個場景,化身為DJ在現場演出,然而現場聽不到音樂;音樂反而透過YouTube直播到另一個時空。表演現場只有當下的聲音:風聲、操作器材的環境音。因此,「現場的聲音」在此一分為二。
雖然藝術家歡迎觀眾透過Line或telegram接收預告通知,在指定的某個時間到某個地方看演出,但到場的觀眾通常不多。而到場的觀眾所看到的場景和本作於「液態之愛」裡展出的影音紀錄所呈現的畫面極為接近:影像裡有天光、有城市,藝術家在表演,但他發出的聲音卻在別處——網路空間裡。展場中播放的影音紀錄,是由數個發生在不同日子的戶外表演所剪輯而成,並且,影片中表演發生的時間鐘點,與展場內的時間鐘點一致。而在展場裡觀看紀錄的觀眾,也和當時到戶外表演現場的觀眾一樣,都需要透過自己的行動裝置與耳機,連上網路,才能進入另一個「現場」。
這也是一種音像(Audiovisual),只是創造影像的不是一個人,是一群人、是一個文化、是一個宇宙;藝術家只能等待,準備好,伺機而動,也許會與觀看者剛好遇到。
本作品由RC文化藝術基金會贊助支持
姚仲涵(台灣)
姚仲涵為藝術家、音樂創作者、DJ、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助理教授。創作是姚仲涵生活的一部分,從看似壞掉的日光燈到富有生命力的燈光、從解構的聲音藝術到結構性的音樂製作、從鏡框式作品到空間尺度的思考……。透過光與聲音之間的呼應和對比,觸發觀者對自身體感的想像。
2005年開始從事聲響創作,獲台北數位藝術節聲音藝術首獎(2008)、台北美術獎優選(2017),並多次受邀參與國際展覽與演出:日本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2009)、東京「NTT ICC-Emergencies!014」(2010)、阿姆斯特丹「STEIM – Massive Light Boner」(2010)、比利時「城市之音—國際聲音藝術節」(City Sonic: International Sound Art(s) Festival,2015)、洛杉磯長灘美術館「藝次元:台灣新媒體藝術展」(Beyond the Frame: New Media Arts from Taiwan,2016)、台北市立美術館「物・理」(2016)等。
http://www.yaolouk.com/sch2020.ht
2005年開始從事聲響創作,獲台北數位藝術節聲音藝術首獎(2008)、台北美術獎優選(2017),並多次受邀參與國際展覽與演出:日本福岡亞洲藝術三年展(2009)、東京「NTT ICC-Emergencies!014」(2010)、阿姆斯特丹「STEIM – Massive Light Boner」(2010)、比利時「城市之音—國際聲音藝術節」(City Sonic: International Sound Art(s) Festival,2015)、洛杉磯長灘美術館「藝次元:台灣新媒體藝術展」(Beyond the Frame: New Media Arts from Taiwan,2016)、台北市立美術館「物・理」(2016)等。
http://www.yaolouk.com/sch2020.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