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特里娜‧色達
在2003年的某一個星期六早晨,捷克斯洛伐克-彭多威斯小村莊的村長,向全村350位村民廣播下達指令:他要求村民在同一時間都去採買東西。當天的其他時間,大家的起居都同步照著村裡公佈欄上的行程表走。 他們一起開窗、打掃陽台、吃餃子、與朋友一起喝酒、最後大家準時在十點鐘睡覺。雖然這份由藝術家凱特里娜‧色達定出的行程表相當嚴格,但居民卻表示藉由共同參與日常活動,他們有種解放感,這樣的經驗是許多歐洲人民於1989年蘇聯解體前,曾共同體驗過的的生活感—-多少有種懷舊。
色達現居住與工作於布諾,她把捷克地方的俗語「那兒什麼都沒有」這句話當成此計劃名稱。色達說:「村民認為重要的事都發生在城市和國外很遠的地方。」色達在當地進行了一年的訪查、問卷調查及從中觀察居民們的生活。這個小村莊在19世紀時曾是重要的軍事要塞,但如今已遠離歐洲社會政治脈絡。
色達在創作時,時常請計劃參與者重新審視自我經驗,然而這也是她重新呈現審視他人生活意義的契機點。例如色達的祖母,自從祖父死後,便患上重度憂鬱,連半步都不想離開椅子,更別說到處走動或者基本如廁行為。她祖母曾在五金行擔任三十年的簿記員,為了幫助祖母病情,色達旁敲側擊地鼓勵她手繪記憶中的商店或商品。最後透過數百張的手稿,她的祖母漸漸走出傷痛,重新接受生活。同樣的,透過表演日常活動行為,彭多威斯居民得以重新更宏觀地思考他們的公民身份。
色達為2013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受邀參展的藝術家之一。
[ 關於《生活作為形式》 | 策展簡述 | 參展作品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