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德蓮時刻——記憶與情感的技術」論述小冊

《瑪德蓮時刻─記憶與情感的技術》(以下簡稱「瑪德蓮時刻」)是立方計劃空間策展團隊自2022年展開的研究暨策展計畫,在為期兩年中進行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以一系列的主題性論壇,邀請多位講者,從技術史、醫學、哲學、人文科學、藝術等不同角度為這個主題揭開多面向的思考路徑。2022年底,立方策辦以表演與聲響經驗為基礎,為期四天的「聲波薩滿─立方論壇音樂祭」;2023年,「瑪德蓮時刻」進入第三階段,將呈現一檔八位藝術家共同參與的同名國際聯展。

「明日備忘錄」—台北城南版,是由ICI發起、立方計劃空間共同策劃的國際巡迴展,展覽共邀請了來自世界共35組策展人、匯集34組藝術家/團體的作品聯合展出。展覽旨在回應世界經歷COVID-19疫情的衝擊,嘗試反思疫情影響下的不穩定與未知狀態;通過對不同地方的生命經驗、在地文化、殖民歷史,以及各地當下所發生關乎生命與生存議題的重新關注與討論,重建人類對於永續概念及共享智識的思索,並激發觀者重新想像未來的全球新貌。在展出場地上,立方計劃空間首次串連台北南區的九個藝文空間(共十個地點),以場地合作方式讓觀展經驗延伸至與不同氛圍的場域,邀請觀眾來趟台北城南的藝文漫步之旅。

立方計劃空間自2016年起展開「駐地研究」項目,每年選送(至少一位)藝術家或策展人來台或出國進行駐地研究。2021年,立方邀請曾於2018年獲得維也納市立美術館獎(Kunsthalle Wien Prize 2018)的陳庭榕,回台北進行為期四個月的駐地研究計畫。在駐地期間,她將以「聲響作為身份認同與群體建構的工具」為主題與方向進行研究,並運用聲響、雕塑、影像和環繞場域為媒介發表個展「諧波失真」。本展邀請觀眾親身沈浸體驗以聲波構築而成的虛實。

繼2020年於「液態之愛」展覽中,展出探討人造光源及技術背後意識訊息的《發光半導體未來》四頻道錄像作品後,吳其育於立方計劃空間,再次以科幻小說為靈感出發,呈現其製作「封閉世界的設定集」,作品以情境規劃的角度展開研究,不限定於漫長時間軸中的歷史事實,所有的環境變化與想像都包含其中。這些來自歷史與小說描述的事件集合成系列資料,並透過亂數生成不同的封閉世界情境,開發出更多反烏托邦的想像。

本展為2020年由立方計劃空間總策劃並與MoCA台北當代藝術館共同主辦的「液態之愛」及「聲經絡」雙聯展。展覽的兩個子題展分別呈現了「聲經絡──台灣、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的聲響文化製圖」,結合了影音文件與藝術作品,呈現四個不同國家的現代聲響文化故事;以及「液態之愛」國際聯展,探討關於當今由金融資本與科技技術結合所主導之電訊/網絡社會,如何深刻改變及影響當代人的生活及價值觀。

成立於2010年的立方計劃空間,致力於推廣當代藝術、深度的人文思維,持續推動國際與在地網絡的連結,以提供台北藝文群眾一個兼具展場與講座、交流、資料庫功能的非營利藝文空間。在邁入第十一年的時刻,立方計劃空間於2020年6月13日至8月29日在新空間「立方7F」舉辦十周年募款展「測繪十年」。

《現實秘境》是一檔重新思索當下亞洲與世界關係的展覽,一共邀請十三組藝術家,分別來自台灣、中國、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和哥倫比亞。經過兩年策劃,將呈現藝術家對特定歷史和生活經驗的關注,以作品之間所組成或交錯或平行的時空向度、藉由異地/共時,或者是異時/共地的不同視野,嘗試組構和揭露出歷史與當下生存之間的關係。

國際交流展「塵念塵:神話與人間」由盧森堡卡西諾當代藝術中心、立方計劃空間及非常廟藝文空間共同主辦,展覽由卡西諾當代藝術中心館長凱文・穆蘭擔任策展人,邀請兩組藝術家:卡羅琳娜・馬凱維奇 & 巴斯卡・皮洪及馬可・葛丁荷,延續2018年4月來台駐地所開啟的創作計畫,並於 同年11月17日至12月30日在非常廟及立方空間展出。

Back To Top

參觀資訊

公館立方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02)23689418
開放時間:週三~週日,下午2~8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水源市場東側-東南亞戲院後方巷弄,「山嵐拉麵」與「愛妮雅化妝品」之間的白色小門

立方7F
開放時間:週三~週六,下午2~7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1號7樓
(02)23636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