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軌-台灣現代聲響文化資料庫
經過一年多的策劃,立方計劃空間製作的「聲軌─台灣現代聲響文化資料庫」於2017年4月正式上線。該網站是繼2014年「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展覽及2015年同名專書(超過25位作者的論述集結)發表後,持續進行的關於台灣聲響文化研究的資料庫建置計劃。「造音翻土」展覽與專書嘗試梳理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歷史脈絡,然其所呈現的並非台灣聲響文化中唯一的敍事,透過「聲軌─台灣現代聲響文化資料庫」的建置,立方嘗試以更多維的視角建立觀看、聆聽和理解台灣現代聲響文化的多重路徑。
「聲軌─台灣現代聲響文化資料庫」以聲響文化學者墨里‧薜弗(Murray Schafer)所說的「聲音分裂」(schizophonia)這個概念作為「現代聲響」的定義前提,探索自1910年以來台灣現代聲響文化的構成與轉變──意即關注在不同歷史發展背景與群體意識下,被電波、刻紋、數位訊號所分隔的種種發聲與聆聽之間,那些經過錄製、調變、儲存等等的「造音」過程,以及這些過程所產生的文化。
「聲軌」網站的基本構成為數百則事件條目(並將持續擴增),以1910年台灣在日殖時期第一間唱片行(株式會社日本蓄音機商會臺北出張所)的成立為起點,使用編年的時間軸線串接1910年至2014年的政治、社會、文化與科技事件,並輔以「關鍵字」及「系譜圖」的方法,建立多維的連結與敘事。立方計劃空間將近年來所蒐集到的素材儘可能開放分享至網站,期待這個資料庫可以為關注此議題的研究者提供實用的方法與工具,並進一步成為探索、推展出台灣聲響文化未來更多可能性的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