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鴦・雅洛拉《塔金亭,聲響實踐的共鳴社群》 

達鴦・雅洛拉《塔金亭,聲響實踐的共鳴社群》 

《塔金亭,聲響實踐的共鳴社群》,2020 (攝影:陳又維)
本計畫使用聲響實踐(sound practice,以下簡稱「聲踐」)一詞來指涉所有參與實驗、電子、噪音音樂,和聲音藝術創作的人,他們在媒材使用與學術探討上有著同樣的實驗精神。這門實踐不曾間斷,卻又變化莫測,永遠處在即將湧現的狀態,諷刺的是所處的社會條件卻又極為推崇主流價值。此計畫主張一個有機社群已經從菲律賓聲踐者的集結中浮現,並將該社群視為是一種「塔金亭」(taginting,在他加祿語是「共鳴」的意思)。策展人借用共鳴的聲音特性(深沉、清晰、連續)來比喻聲踐者社群已在歷史脈絡扎根;參與者有明確的歸屬感,而實踐也從未間斷。
因此,本展覽旨在描繪孕育此聲踐社群所處的生態環境:他們所共享的經驗與困難,藝術和音樂血脈,蘊藏在菲律賓四十年的建國史與重建史之中。展覽按時間順序分為以下幾個單元:第一單元關注社群的現況,從2000年代的後半期到現在,重點放在月橘公共廣播電台(Kamuning Public Radio)、無情聲響集合(Ruthless Sound Collective,簡稱 Ruthless)、音樂發明(Musiko Imbento),與瓦薩克(WSK)。第二單元描述於1990年代末至2000年代初的藝術家自營空間,並介紹巨天識(Big Sky Mind)、水環繞(Surrounded by Water)、誌網(Mag:Net),與青木瓜藝術計畫(Green Papaya Art Projects);第三單元介紹視覺藝術、音樂和表演藝術所帶來的影響,其中介紹了荷西•馬西達(Jose Maceda)、盧克西亞•卡西拉葛(Lucrecia Kasilag)、茱蒂•史芭楊(Judy Sibayan)、雷孟多•歐班諾(Raymundo Albano),以及艾格尼絲•阿雷拉諾(Agnes Arellano),時間是1960年代到1980年代。第四單元是第一單元的補充,聚焦在當前最多產,且來自不同背景的聲踐者:阿爾文•諾格拉斯(Arvin Nogueras,又名 Caliph8)、陰極射線兒(Children of Cathode Ray)、異端(Heresy)、里瑞歐•薩爾瓦多(Lirio Salvador),與瑪莉亞•克莉絲汀•穆伊柯(Maria Christine Muyco)博士。

策展人:達鴦・雅洛拉(菲律賓)

馬尼拉策展人,於菲律賓大學取得博物館學的藝術碩士,以及香港嶺南大學的文化研究博士。
曾任菲律賓大學的民族音樂中心檔案主任與蒐藏經理(2006–2015);菲律賓實驗聲響先鋒荷西‧馬西達(Jose Maceda) 系列展(2013、2017、2018)的策展人;Project Glocal Stamped/Transi(en)t及Composite Performance/ Noise(s)/ Circuits藝術計畫的創辦人與主要策展人(2015-2018);現任菲律賓大學藝術學院助理教授。
達鴦・雅洛拉的策展主要關注幾個面向:過程作為媒介(文件與實驗室)、科技作為媒介(類比、數位、機械與電子),以及感官作為媒介等等,並結合她對藝術實踐生態的研究(藝術駐地、聲響社群),以及聲音與聆聽文化的研究(馬尼拉聲音研究,始自2014年)。
Back To Top

參觀資訊

公館立方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02)23689418
開放時間:週三~週日,下午2~8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水源市場東側-東南亞戲院後方巷弄,「山嵐拉麵」與「愛妮雅化妝品」之間的白色小門

立方7F
開放時間:週三~週六,下午2~7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1號7樓
(02)23636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