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膜–第一屆臺灣國際貓影展」由劉永晧所策劃。這個以貓為主的影展是台灣的首創,也是亞洲第一次以貓來思考電影的藝術影展。貓咪具備了神祕、優雅、友善與智慧等特質,貓咪吸引著藝術家對牠們的喜愛,貓的雙眼總是在對我們訴說些什麼。
「照膜–第一屆臺灣國際貓影展」共有5國25位電影藝術家參與,還有與每位藝術家合作的貓咪們。台灣國際貓影展企圖開創一種新的電影與藝術觀看典範。透過貓咪我們看到更多新的可能,更多創作的啟發與更多新的思維。
「照膜–第一屆臺灣國際貓影展」共有5國25位電影藝術家參與,還有與每位藝術家合作的貓咪們。台灣國際貓影展企圖開創一種新的電影與藝術觀看典範。透過貓咪我們看到更多新的可能,更多創作的啟發與更多新的思維。
展覽理念
透過貓來思考觀看
—- 2016第一屆臺灣國際貓影展策展隨筆 劉永晧
貓能否給電影與當代藝術提供另一個觀看的可能?當代藝術與電影能否馴服貓咪,讓貓咪乖乖的創作?讓貓不僅是一隻貓的形象,而是一位藝術家?貓的可能性或許比人更多。我們或許應該體會到,應該讓貓佔有一個思想與開創性的可能?貓會靜靜的在街角,貓會沈默地走入房間,貓咪的喵喵叫,給了我們另一種回答,這或許不是真正的回答,但牠們回應了我們的困惑。這是我對貓咪的困惑,對動態影像的疑問,對觀看的思考與探討。
在《創世紀》中,上帝創造了夏娃和亞當,讓他們成為人,他們的形象是神的複製品。他們兩個都是赤裸著,也不會因為彼此的裸露而感到害羞。而是因為某條蛇,透過蛇的觀看他們意識到他們的赤裸,讓他們感受到羞恥。動物對人類的觀看是什麼?當貓咪看見我赤裸地走出浴室,這是最初的動物場景嗎?彼此赤裸在對方的視線,在貓咪的觀看下為何我會感到不自在?伊甸園的蛇它不知道它也是赤裸的嗎?這是否存在著兩種觀看典範的差異?我們可以從貓的凝視中學到什麼?家裡的貓,街上的貓看見了我的什麼?我哪些細微的部分被貓的視覺給觸動?貓咪迷人的照膜眼神。貓是用何種方式在叫我?貓會給我取名字嗎?是否要從最早的動態影像來思考貓?或者是貓是人類的最早的藝術老師?
法國的醫師馬黑(Etienne-Jules Marey),他也是電影的先驅。他所創的chronophotographie 在1890年左右原本是用來作為實驗室的科學研究所用,然這項發明卻也是當代觀看性動態影像的起源。從走路的人到下墜的貓,皆是馬黑研究動態的對象。馬黑醫師是用他的chronophotography拍下了電影史前史的貓,應該自此創下了動態影像的貓,從科學研究室開啓了一個動態影像的前衛性。至於Muybridge則用了類似的方法拍下了貓的行走。當然這是類似但又有別的攝影方法,也表示了對貓的不同凝視,也顯示出貓不同的再現,有差異的動態影像。貓就這樣地早早地盤踞了電影史前史。
在今天討論動態影像是否太過於廣泛?我們是否可以只去探討貓的電影性?這個電影性應該只是一種屬於電影的痕跡,而不是電影。或許接近當代藝術,也許也是當代藝術中捉摸不定的當代性。正如同貓一樣難以猜測。也可能是電影語言中某些特殊的口音,像貓的語言不易理解,卻被輾轉流傳。貓似乎是在動物中非常吸引藝術家的眼光,無論達文西到Grainsborough的《貓的六個研究》(Six Studies of a cat, 1765-70),或是其他西方重要畫家如Dürer、Hogarth、Goya等皆對貓有著仔細的描繪。在中國國畫如宋代的龔開、五代南唐的周文矩、明宣宗朱瞻基的《花下貍奴圖》,及《宋人戲貓圖》揭示在中國美術史上對貓在美學表現上的探索。至於東洋日本的東皋心越的《貓與蜘蛛》則是被當前消費文化下被商品化成為無所不在的圖案。
在數位化的21世紀,貓是悄悄地佔據各種數位平台。在Youtube平台上的Ninja cat(2008)、Dramatic cat(2008)、Inception cat,或是喜歡把自己塞在大盒子的Maru《In Big Box and Maru》(2009),這些貓牠們是擁有上萬粉絲的名貓,牠們的佔領我門的各種目光。這些上傳在Youtube的影片,它們並不能算是電影,也不能算是當代藝術。它們也不是具傳播性質的電視。那或許,我們可以把這些Youtube影片看成是一種電影的痕跡,一種Cinematicity。這種看似平凡,但又吸引人的影像,或許積極一些,這些影像給了我們新的觀看的可能。我們或許可以藉著貓來思考觀看與創作。藉著貓來重新思考當代藝術,藉著貓來僭越疆界跳過阻礙,在藝術的觀看中來轉換典範的可能。對貓的凝視與創作,在這裡我們找到了電影創作的可能。相對地,或許透過貓眼跟特殊的照膜結構,牠或許提供了我們另外的視域。我們通過了這個奇異的伴侶的眼睛去看。在看著他們的注視時,要忘記牠眼睛的顏色。正如我們與我們的最要好的朋友交談時,不會看到他們的眼睛,而是在眼神的交流。我們能否透過貓的照膜看見貓的想法?透過貓的照膜,反映看見我們自己的倒影?藉著貓的照膜看見我們之所未見的視域?或許,我們要去思考一種有絕對差異性的視覺思考,以及在觀看及視覺研究中多重的可能,藉著貓它或許幫助我們找到當代藝術與電影的另一條出路。貓不只是會捉老鼠,貓可以捉取更多電影的可能。在貓的磨磳當中,彼此留下了對影像的思考。
影展官方網站http://catfilmtaiwan.wix.com/2016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CatFilmTaiwan/
影展時間|2016.2.16-18 下午2點-晚上7點(詳細播放時間請參閱影展官方網站)
影展座談|2016.2.17 下午3點於立方計劃空間
影展地點|立方計劃空間(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交通|捷運公館站1號出口,水源市場東側-東南亞戲院後方巷弄,韓一閣餐廳樓上
主辦|劉永晧(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學系助理教授)
協辦|立方計劃空間
Date:
2016 年 1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