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家族樹:序言

《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自2015年起以駐地借宿為展演基礎,持續邀請當代藝術工作者入住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大同大禮部落——不可能存在任何當代藝術機構的環境——與黑暗部落(台灣最後一個尚未供電的部落)住民共同生活。在部落住民與當代藝術社群相逢交叉實踐的過程中,迴返、思考並構築一種人與自然關係的想像。

延續去年由八位部落婦女發起的策展主題「編織一條回家路」,《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IV》以部落婦女集體創作的繪畫作品〈家族樹:序言〉為研究主題,並邀請部落婦女擔任策展團隊,負責主題發想及研究提案的決議。〈家族樹:序言〉源自2019年駐山研究員歐靜雲的創作計畫〈家族樹〉,該計畫邀請部落婦女在棉布上錦織屬於她們家園的風景與回憶,嘗試藉著繪畫創作的過程開展人與地的欲望關係、自我與土地相互之間的認同意識,並延續傳統領域裡自然與藝術關係的想像。

2020年《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IV》駐山研究員尤可欣、余曉冰、秦政德及劉亮佑將在7月份於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內的大同大禮部落部落進行駐山研究,並於8月份於台北立方計劃空間進行展覽發表,展期自2020年8月1日至8月23日,更多活動訊息將於近期公佈。

《seejiq mqdgiyaq-miniq dgiyaq alang truku IV》kikuyuh alnag nii ka mseupu lmnglung qpahun nii.2020 hngkawas mseupu smmalu 歐靜雲 ni kikuyuh mniq alang dgiyaq,muda lmnglung mqpah qpahun nii o,splawa dha ka kikuyuh rmisuh matas sapah nniqan dha nanak,spowda na rnsuhan dha nii rmawah pnegluban seejiq ni dxgal.paah rsuhan nii du steura dha ka pnegluban hiya nanak ni dxgal.lmutut qpahun dxgal ta nanak ni empseupu ta qmeepah klgan knkla qmpah uuda nii.
*感謝Nac Hijiyu女士及Yaya Huwat女士協助太魯閣語譯文。

▲ 關於駐山研究計畫

〈尋找家紋-刺繡女人圈〉
研究員:尤可欣
在2019年的部落婦女集體繪畫作品〈家族樹:序⾔〉中,我重新看到了自己⼀直想要構築的夢想:我將嘗試創造⼀個「部落女人圈」,以記憶分享的方式,慢慢構築設計屬於自己獨特的「符號」,並在互相協助中以傳統的女性工藝完成「家族紋飾」。

〈一棵樹的內部和外部〉
研究員:余曉冰
在2020年,我的「花園計畫」希望能更進一步地研究太魯閣族人如何在山上的家中種植植物。透過與Yaya阿姨一起園藝,我想記錄下她對植物的知識和生活,並嘗試以我們花園裡的有機材料製作成一系列圖紙。這將使我與一個特定家庭的互動擴展到社區中的另一個家庭,從而擴展了「家族樹」的概念。我們將在大同部落舊址規劃一個花園,並對這座花園進行更多的想像。

〈太魯閣「回老家」計劃﹝一﹞:思慕客〉
研究員:秦政德
如果說對於太魯閣口富世村的族人而言,上山到「砂卡礑」已算是回家的話,那麼在太魯閣族人於立霧溪流域有長達三百餘年的遷移開拓歷史下,是不是有再進一步回到更老的家的行動可能呢?因此小草立碑在今年的《太魯閣藝駐計劃 IV》,研究員將與部落青壯輩族人共同合作,除了重新找出回老家「思慕客」的路,也要於「思慕客」的祖居地,立下「思慕」般望向更古老部落的「遷徙系譜尋根碑」。
*感謝 Kingku Kaki 協助探勘尋路。

〈她們的食物〉
研究員:劉亮佑
來回於山上和山下生活的部落婦女們,逐漸形成的是一種獨特的生活節奏,我好奇婦女們最喜歡吃什麼?不喜歡吃什麼?最喜歡煮什麼?這些食物如何料理?小時候吃過什麼?我想瞭解部落婦女與食物的關係,以及和食物相關的節氣與回憶。

▲ 關於駐山研究員

尤可欣
從事當代纖維藝術及繪畫創作。主要以「符號敘事」的風格呈現,從⽇常速寫中,慢慢累積屬於⾃⼰的隱喻符號。這些符號以墨漬、顏料或針線呈現。讓情緒和動能在創作過程中⾃動開展,形成一個內在與外在世界交疊的地景。

余曉冰
出生於澳洲亞伯斯的馬來西亞客家裔藝術家,目前居住於台北。她對流離失所、移動和重組的過程展開調查,並將之視為文化認同的一部分。以此為基礎,她有著豐富而多樣的創作,例如由雕塑、聲音、建築和有機體(如植物、土壤和蟲子)組成的裝置作品,而這些不斷變化的材料和意義也反映了移動經驗裡的中間性和適應性。

秦政德
朋友們叫他「阿德」,當年「文化美術系事件」的關鍵人物,也因文大事件與同學共同創立「小草藝術學院」工作室,並自許為永遠的「小草N號志工」,長年持續以在台灣歷史文物中發現的圖像為載體製作明信片。在藝術創作方法學上發展出極具個人特色的地理學田野工法,透過立碑的行動揭示及再現被人忽略及被宏大敘事遺忘的重要台灣歷史片段。

劉亮佑
台東客家人。在北部求學工作十餘年,厭倦了都市空氣,決心返回花東生活。是一個從建築學徒逃跑去當人類學學徒,卻又在拿起畫筆及美工刀做起手活,在細膩的創作間,才找回靈魂的女子。

2020 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家族樹:序言

策展團隊|Bnu Panasg、Chumay Haloshi、Icyang Pasang、Iyeiku Rikaw、Loqip Mulang、Nac Hijiyu、Simat Qurang、Yaya Huwat、Yuri Pasang
駐山研究員|尤可欣、余曉冰、秦政德、劉亮佑
展覽發表|2020年8月1日-8月23日
開幕|2020年8月1日(週六),3-6pm
地點|立方計劃空間(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開放時間|週三-週日,2-8pm

 

 

主辦|森人—太魯閣藝駐計劃
協辦|立方計劃空間
贊助|國藝會、台北市文化局
* 立方計劃空間由國藝會、台北市文化局、RC文化藝術基金會及陳泊文先生贊助營運

Category:
Date:
Back To Top

參觀資訊

公館立方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02)23689418
開放時間:週三~週日,下午2~8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水源市場東側-東南亞戲院後方巷弄,「山嵐拉麵」與「愛妮雅化妝品」之間的白色小門

立方7F
開放時間:週三~週六,下午2~7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1號7樓
(02)23636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