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體深鑿——集體創作作為形式

「群體深鑿—集體創作作為形式」為立方7F空間策展實驗計劃「扭轉盒子系列」(Twisting theCube Series,TCS)迷你展的第二場,著眼於複製技術早已普及的今日,仍維持以手作木刻版畫為媒材、群體創作為方法來回應社會議題的亞洲藝術團體及其行動網絡。本展以台灣團體印刻部為起點,延伸引介至與其理念相似、並相互連結的四組亞洲版畫團體,包括香港的點印社、日本的A3BC(Anti-War, Anti-Nuclear and Arts of Block-print Collective,即「反戰、反核和藝術版畫集體」)、馬來西亞的龐克搖滾舍(Pangrok Sulap)以及印尼的稻米之牙(Taring Padi),藉由他們集體創作的木刻版畫作品以及相關介紹文字,呈現各個團體不同的風格,以及他們對於版畫集體創作的看法。展期自6月11日至8月27日。

關於展覽

印刻部成立於2019年十月,由對版畫有興趣並且關注社會議題的朋友所組成,目前主要成員有Ses、I、Wato和LH。有別於個人版畫作品,他們的木刻版畫除了成員們的共同創作,還包括以工作坊方式邀集社運團體一起進行的創作,藉著這種協力創作的實踐過程來參與社會議題的發聲,並且在創作與討論過程中,實驗集體創作與社會政治圖像的更多發展可能。印刻部的合作經歷包括與台灣國際勞工協會(TIWA ,Taiwan International Workers Association)、境外生權益小組(TISM,Taiwan International Student Movement)、家庭看護工職業工會(DCU,Domestic Caretaker Union)和美麗華工會的罷工現場。他們深入社區及群眾,邀請人們一起製作作品,以流動集合來實踐賦權與復權。

描繪社會現實議題的現代木刻版畫歷史深植亞洲,從魯迅的版畫運動到黃榮燦匿名之作《恐怖的檢查》,到八零年代民主化運動、九零年代印尼反抗極權運動,經過多年衍變成為今天的行動主義的木刻團體。此獨特的當代版畫團體除了深入在地,亦存在著伴隨亞洲左翼運動抗爭歷史而相互連結與影響的國際網絡。本展以九零年代末期成立的印尼日惹的稻米之牙(Taring Padi)為源頭,牽引至馬來西亞沙巴的龐克搖滾舍(Pangrok Sulap),進一步的熏染到日本東京的A3BC(Anti-War, Anti-Nuclear and Arts of Block-print Collective,即「反戰、反核和藝術版畫集體」),而後影響了台灣的印刻部與香港的點印社。這些版畫團體的創作題材不盡相同,有些關注環保永續及農民權益,有些著重在反戰和平與民主自由,但他們皆有類似的核心思想,即以DIT(Do It Together)作為方法,與社會弱勢者站在一起,持續發展集體創作的藝術實踐。

本展聚焦於上述五組團體的共力製作版畫作品,並描繪出他們對集體創作版畫的看法、社會參與面向,與國際版畫團體之間的相互連結關係,嘗試勾勒東亞/東南亞當代行動版畫集合群像,呈現他們在實踐中持有的反抗精神。

藝術團體自述
文/印刻部

2018年十月,《新樂園拾柒號》集體木刻版畫的創作企劃之一——I,於當時位於台北大直的共力組織空間「愁城」,以其版畫製作經驗展開活動,直到2019年五月作品完成後,共同參與創作的LH、Ses、Wato與I,爲延續集體創作遂一同成立了「印刻部」。

在此之前,印刻部的成員有的參加過「No Limit東京自治區」社群,有的曾參與「東亞大笨蛋」文化行動者網絡,藉著與不同國家團體的實際交流,而不是透過新聞媒體,了解他們的真實社會狀態,感受到更多連結彼此的力量。網路媒體的運用,雖傳播迅速良好但卻容易流失消退,而左翼木刻版畫作為圖像視覺傳媒工具,比文字更易散播,能以實體與非實體流傳在各種社群中,加上創造個人與集體間勞作的互動,在群體裡產生交流的協力模式,有別於傳統媒體單方面宣傳模式,運用在現在各種議題能展現出更多力道、凝聚力。

跟傳統教授技法的版畫課程不同,印刻部每次的版畫聚會與版畫課程,都會討論彼此關注的議題和興趣,或是在社會參與時的感受和想法,甚至是分享自己的個人狀態。我們想要營造開放的創作環境,讓人們可以在原先的網絡以外,創造與不同社群之間新的連結,並且透過版畫集合重新凝聚,這是作為版畫集合很重要的目的之一。

從1930年代,木刻運動隨著藝術家來到台灣,繼而在白色恐怖時期的發聲與被消滅,這段歷史代表著具有批判、反抗力量的藝術的重要性,印刻部希望可以傳承其中不屈精神與對人權的支持。我們最重視的不是版畫最後呈現的藝術效果,而是參與的人、環境與過程,某個程度上可以視為「發起行動」。印刻部做的是「發起工作坊」、「與他人一起創作」這樣的行動。這些行動,就是創作的一部分,而不只是刻版與印製;這些行動,需要一個團體去運作整合,與其他集體創作的版畫團體一樣,都不是仰賴單人的思維去執行「創作」──這也是印刻部大多創作都是以版畫團體為方式的原因。

印刻部與理念相似的人一起創作版畫,包括各個國家的人和團體,去認識、尋求連結、團結起來。對每個團體來說,集體創作與個人創作有著不同的意義。這檔展覽希望藉由他們分享在集體創作時的經驗與體會,讓觀眾深入了解集體創作的各種可能。印刻部期許透過這次展覽呈現集體創作的多種形式與樣貌,也希望對版畫藝術或團體運作有興趣的觀眾可以進一步認識集體創作的美學與精神。

關於「扭轉盒子系列」

「扭轉盒子系列」是立方7F空間推出的實驗性計畫,其核心想法,是將特定主題的研究,以微型的展示方式,呈現策展或創作中的動態思維、探索廣義的「文件」與「檔案」所能構組出的脈絡,並且在一個舒適輕鬆的展陳環境裡供觀眾觀賞、閱覽。

關於策展人

王嘉瑩
紐約普瑞特藝術學院藝術創作碩士,現為立方計劃空間專案執行。關注社會價值、自我意識與身份認同。曾任紐約佩塔・科因藝術家工作室執行助理;關渡美術館專案助理,協助2013關渡藝術節「亞洲巡弋」展覽與專刊,以及亞洲當代藝術論壇,並在各藝術博覽會、藝術節、工作坊與畫廊擔任過小齒輪。駐村經歷包括美國佛蒙特藝文中心(2014)和紐約Cope NYC計畫(2016)。

展期|6月11日~8月27日(週三至週六,2-7 PM)
(立方暑期休館自7月6日-7月24日)
開幕|6月11日(週六,3-6 PM)
地點|立方7F(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1號7樓)
藝術團體|印刻部、點印社、A3BC、龐克搖滾舍、稻米之牙
策展人|王嘉瑩

 

*為配合防疫措施,請觀眾配戴口罩、配合測量額溫入場。

 

主辦|立方計劃空間
立方7F空間贊助|RC文化藝術基金會
扭轉盒子系列贊助|文心藝術基金會

特別感謝|A3BC、點印社、稻米之牙、龐克搖滾舍、亞際木刻圖繪小組、Sorcerer (Lyon, France)

Category:
Date:
Back To Top

參觀資訊

公館立方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02)23689418
開放時間:週三~週日,下午2~8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水源市場東側-東南亞戲院後方巷弄,「山嵐拉麵」與「愛妮雅化妝品」之間的白色小門

立方7F
開放時間:週三~週六,下午2~7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1號7樓
(02)23636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