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35 第三部份-藝術家簡介

Project 35 第三部份-藝術家簡介

阿索羅小組(Azorro Group)
於2001年創立於波蘭,目前團體成員均居住和創作於波蘭工程城市克拉科夫和華沙。它的四個成員分別為奧斯卡.達維奇(Oskar Dawicki,生於1971年,華沙),伊戈爾.克倫茨(Igor Krenz,生於 1959年,卡托維茲),瓦賈克.奈及爾柯(Wojciech Niedzielko,生於 1959年,艾克)和盧卡斯.史卡普斯基(Lukasz Skapski,生於1958年,卡托維茲)。他們曾參與了許多錄像藝術節,包括:首屆《以色列特拉維夫國際錄像藝術雙年展》(2002年)、立陶宛維爾紐斯第八屆《波羅的海國際藝術三年展》(2002年)、英國諾丁漢《新媒體藝術節》(2003年)、波蘭弗羅茨瓦夫《第11屆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International Media Art Biennale WRO 05)(2005年)。個展經歷:克拉科夫城的Bunkier Sztuki藝廊(2003年)、柏林 Sparwasser HQ 藝廊(2004年)、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發當代藝術中心(2004年)、華沙當代藝術中心(2005年)、烏克蘭基輔Kurbas藝術中心(2006年)。聯展經歷包括:芝加哥文藝復興協會《新歐洲錄像展》(2004年)、洛杉磯Raster at Renta畫廊《你選擇當好藝術家還是當好人?》(2006年)、澳洲雪梨藝術空間《未曾離去:後共產主義展演錄像的幽默》(2007)和 匈牙利布達佩斯路德維希博物館《東方福魯克索斯:中東歐陸的福魯索斯網絡》(Fluxus East: Fluxus Networks in Central Eastern Europe)(2008年)。

亞森.班淖(Yason Banal)
1972年生於菲律賓馬尼拉。工作和創作於菲律賓奎松市和英國倫敦。他於倫敦戈德史密斯學院取得美術碩士學位。個展經歷包括:倫敦城市大學(2004年)、東京的A.I.T.(2006年)、洛佩茲博物館和馬尼拉 St. Scholastica(2007年)和舊金山Queen’s Nails Annex 畫廊(2009年)。聯展經歷:紐約羅傑史密斯畫廊《U.S.-U.K.: You Suck》(2005年)、第一屆新加坡雙年展(2006)、蘇黎世K3藝術計畫空間《Mixed Pickles》(2007年)香港Osage畫廊《未來馬尼拉》(Futura Manila)(2008年)、德國科隆藝術博覽會亞洲藝術節(2008年)。他於曾倫敦城市大學(2003-04年)和奧地利布森豪森藝術中心(2005年)以駐村藝術家身分活動。此外,亦曾獲Ishabashi基金會獎(2006年)、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旅行計畫補助(2007年)以及全日空/福特基金會(ANA/Ford Foundation Grant)的資助(2007年)。

崔西.墨費(Tracey Moffatt)
1960年生於澳洲布里斯班,目前生活在紐約,但時常返回澳洲北部。她在昆士蘭藝術學院主修視覺傳播。自1989年首次個展後,個展經歷包括:格拉斯哥當代藝術中心(1992年)、紐約DIA藝術中心(DIA Center)(1997年),和羅馬 Il Ponte Projects(2004年)。聯展經歷包括:洛杉磯當代藝術博物館(2000年)、紐約當代美術館(2004年)、紐約攝影國際中心(2004年),紐約古根漢美術館(2007年)、西班牙畢爾包美術館(2007年)和布魯克林博物館(2008年)。於1990年,她製作的短片《暗夜尖叫》(Night Cries) 入選坎城影展,接著於 1993年,她的第一部劇情片《著魔》(Bedevil)亦同樣再度獲選。除此之外,她以攝影和錄像作品參加第47屆威尼斯雙年展(1997年)、新加坡SENI藝術節(2004年)、阿拉伯沙迦雙年展(2005年),第5屆利物浦雙年展(2008年)、第16屆澳洲雪梨雙年展(2008年),第六屆澳洲布里斯班亞太當代藝術三年展(2009年)。

梅里斯.安吉歐雷堤(Meris Angioletti)
1977年生於義大利貝加莫,目前居住和創作於巴黎和米蘭。1996-97年間,曾於就讀於米蘭州立大學哲學,並於2000年貝加莫卡拉拉美術學院(Carrara Academy of Fine Arts)獲得學士學位, 先後又於義大利米蘭CFP BAUER修習攝影,以及在Brera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個展經歷包括:義大利馬切拉塔境外當代藝術中心(FuoriZona Arte Contemporanea)(2005年)、荷蘭馬斯特里赫特 Hogeschool Zuyud藝廊(2006年)、米蘭Careof藝廊(2006年)、薩萊諾Tiziana di Caro 藝廊(2008年)、特倫托市立基金會藝術中心(Fondazione Galleria Civica)(2010年)。聯展經歷包括:米蘭 Viafarini研討會後續展(2002年),米蘭藝術畫廊《禁用降落傘》(No Parachute)展(2005年),墨爾本格特魯德當代藝術空間《框架-義大利藝術家選輯》(Frame-A selection of Italian artists)(2006年)、米蘭 Careof藝廊《新勢力》(New Entries)(2007)、巴黎東京宮 「Pavillon7」(2007年)、ITCA布拉格三年展《重於空氣》 Heavier Than Air)(2008年)、米蘭當代三年展(2009年),紐約坦克藝術空間《ArcheTime》(2009年),以及倫敦 FormContent藝廊《電影式公約》(The Filmic Conventions)(2009年)。此外,於2009年入圍了義大利浮拉獎(Premio Furla)、2010年榮獲紐約獎(the Premio New York),由義大利外交部、義大利文化協會等機構贊助於哥倫比亞大學駐村。

邁克爾.史蒂文森(Michael Stevenson)
1964年生於紐西蘭英格伍德,目前居住、創作於德國柏林。他1984-86年於奧克蘭伊拉姆美術學院取得學位。個展經歷包括:倫敦維爾馬金藝廊(2002年),第50屆威尼斯雙年展紐西蘭館(2003年)、舊金山沃蒂斯當代藝術學院(2006年)、雪梨達倫騎士畫廊(2004年)、惠靈頓Hamish McKay 畫廊(2009年)、布魯塞爾 Etablissement d’en face 藝廊以及安特衛普的Objectif Exhibitions(2010年)。聯展經歷包括:紐約繪畫中心《1997年秋之選》(1997年)、柏林卡姆畫廊《黑色星期五:煉金實作》(2004年)、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不可抗拒之力》(2007)、巴塞隆納當代美術館《書寫之弊》(2009年)、鹿特丹維特德與當代藝術中心《道德:法之十一:不可忘卻人性》(2010年),第六屆柏林當代藝術雙年展(2010年)、瑞典斯德哥爾摩 Konsthall C and Romanian文化學院《別無選擇》(2010年)、第四屆澳洲奧克蘭三年展(2010年)和2010年西班牙 Santiago de Compestela 公共藝術計畫《轉譯城市》。

維亞切斯拉夫.阿庫諾夫(Vyacheslav Akhunov)
1948年生於吉爾吉斯斯坦的奧什(Osh),目前生活和創作於烏茲別克斯坦的塔拉斯坦。畢業於莫斯科蘇里科夫美術學院和作品,創作的手法跨足繪畫、拼貼、裝置、表演、錄像。展覽經歷包括第51屆威尼斯雙年展中亞館(2005年)、第一屆新加坡雙年展(2006)、赫爾辛基當代藝術博物館《說書人的時間》(2007年)、費城藝術博物館《影片直送/圖像的回歸:來自中亞的錄像》(2007年),巴黎龐畢度中心的《犧牲之痕》(2008年),莫斯科迪爾+畫廊《笑聲人生》(2008年),與第11屆伊斯坦堡國際雙年展(2009年)。

貝歐.柯洛特(Beryl Korot)
1945年生於美國紐約,目前居住和創作於佛蒙特州和紐約。她曾於多處舉辦個展展出其錄像裝置作品,包括「廚房」畫廊(1975年)、紐約的Leo Castelli畫廊(1977年)、紐約惠特尼美術館(1980年),和康乃狄克洲瑞迪菲爾德Aldrich美術館(2010年)。參與的聯展包括:第六屆卡塞爾文件展(1977年)、美國匹茲堡卡內基美術館《起點:視頻的起源》(1990年)、紐約惠特尼美術館《美國的世紀:藝術與文化1900-2000》(1999年)、紐約惠特尼美術館《進入光明》(2002年)和德國卡爾斯魯厄ZKM《媒體信仰》(2009年)。她和作曲家丈夫史蒂夫.萊許(Steve Reich)合作的兩件影像作品〈洞穴〉(1993年)和〈三個故事〉(2002年),曾分別在紐約布魯克林音樂學院(1993年和2002年)、德國杜塞爾多夫美術館(1995年)和惠特尼博物館(2002年和2006年)舉辦展演活動。此外,她於1970-74年擔任影像雜誌《改革軟體》(Radical Software)的共同創始人和共同主編,這是第一本關於錄像藝術作品和思想的出版品。她的獲獎紀錄包括古根漢獎學金(1994年)、「暱名者曾是女人」(Anonymous Was a Woman)補助金(2008年),以及紐約藝術委員會和紐約國家藝術基金會的補助。

安雅.米德維(Anja Medved)
1969年生於南斯拉夫(現為斯洛維尼亞)新戈裏卡(Nova Gorica)。1993年,畢業於盧布爾雅那(Ljubljana)戲劇廣播影視學院,又於加州帕薩迪納藝術設計學院修習碩士後研究。個展經歷包括:新戈里察城市藝廊(2002年)。聯展經歷包括在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當代藝廊(Moderna Galerija)的《領土、身份、羅網》(2005年)以及隔年在同地點舉辦《中斷的歷史》(2006年)、盧布爾雅 Photon藝廊《進展中的錄像:城市展望》(2008-09年)、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城的瑪拉藝廊,和維也納及捷克伯拉第斯拉瓦城的幾個藝廊的《Photonic, Luminatic:新斯洛維尼亞攝影錄像展》。此外,她也參與了第六屆斯洛維尼亞的U3當代藝術三年展(2010年)。2003年,她與娜嘉瓦拉維克(Nadja Velušček)合作的作品〈我的邊界〉,獲得了義大利達諾國際電影節(Valdarno National Film Festival)最佳紀錄片獎。2008年,她的新媒體計畫〈Eu-foria 〉獲歐洲社會對教育研究傳播學會(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授與 Erasmus EuroMedia獎。

崔西.羅斯(Tracey Rose)
1974年生於南非德班,居住和創作於約翰尼斯堡和倫敦以及德班。1996年自南非約翰尼斯堡金山大學得到藝術學士學位,2007年從倫敦大學戈德史密斯學院取得藝術碩士學位。羅斯的作品曾在非洲、歐洲和美國展出。展覽經歷包括:約翰尼斯堡古德曼藝廊(2002年和2004年)、紐約The Project藝廊(2007年)、德國杜塞爾道夫藝術博覽會(2007年)、洛杉磯MC藝廊(2008年)、約翰尼斯堡古德曼藝廊(2008年)、喀麥隆杜阿拉藝術空間(Espace Doual’art)(2009年)。聯展經歷包括:西班牙巴塞隆納當代文化中心《南非鏡》(2007年)、第52屆威尼斯雙年展(2007年)、希臘第一屆塞薩洛尼基雙年展(Thessaloniki Biennale)(2007)、紐約布魯克林美術館《全球的女性主義》(2007年)、約翰尼斯堡 Bag Factory 藝術空間《加入減法》(Adding Substractions)(2009年),和英國泰特利物浦美術館《現代非洲:穿越黑色大西洋之旅》(2010年)。

 

« 返回第三部份作品簡介

Back To Top

參觀資訊

公館立方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02)23689418
開放時間:週三~週日,下午2~8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水源市場東側-東南亞戲院後方巷弄,「山嵐拉麵」與「愛妮雅化妝品」之間的白色小門

立方7F
開放時間:週三~週六,下午2~7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1號7樓
(02)23636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