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與時代系列講座:「細數台灣禁歌與淨曲」-徐睿楷2014.11.30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台北與高雄兩地展覽結束之後,還有許多議題更待進一步的討論。立方計劃空間特別…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台北與高雄兩地展覽結束之後,還有許多議題更待進一步的討論。立方計劃空間特別…
自從十九世紀末,麥克風、收音機、錄音機、…等等電子聲響設備陸續發明和普及之後,現代人的聆聽環境已越…
所謂「配樂」,首先它是音樂,但同時也意味著它必須與影像、演出者的肢體行為搭配。大部份的藝術展演裡,配樂無形無體…
場次: 1:30-3:00 范揚坤-「民歌採集運動:台灣、音樂人文傳統生態考掘經驗歷程及其歷史鏡像」 3:10…
立方計劃空間目前正舉辦黑手那卡西工人樂隊的文件展「文化干政十七年」,在這次「聲音與時代」講座裡,特別邀請黑手那…
台灣七〇年代發生的「現代詩」論戰、「鄉土文學論戰」,間接促成後來的「民歌運動」。經過30多年,「現代派」vs.…
三月九日是虛擬偶像初音未來(初音ミク)的節日--「初音日」。為慶祝這位史上第一個登上日本公信榜的虛擬歌手的節日…
澎葉生(Yannick Dauby)是來自法國南部的聲音藝術工作者,研究與創作範圍包括電子原音音樂(eletr…
身體、移動與記憶:試論流行音樂的聲響軌跡 11月中公視紀錄片〈聽時代在唱歌〉,以單薄的線性歷史觀點描繪了近代台…
什麼是「聲音藝術」?什麼是「藝術聲音」? 台灣九〇年代的風起雲湧的聲音解放運動曾經充斥著各種飄移不定的名稱,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