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時光會談室」-西天中土計劃經驗與王虹凱創作經驗分享
本次咖啡時光會談室包含兩部分。首先由鄭慧華分享其於2011年10月和中國藝術家劉韡、鄭波共同前往印度德里,參訪當地藝術家、藝術機構與拜訪學者的經驗並介紹「西天中土」計劃。其次則由旅居歐洲的王虹凱介紹其近作,並分享從臺灣到紐約、馬德里、仁川、盧森堡、哥本哈根、維也納等不同城市,她身處不同文化情境裡,「家」如何形塑她的創作思考,以及如何/為何從聲音做為起點探索記憶和歷史。
聲音與時代系列座談 第三季 第三場:何東洪「身體、移動與記憶」講座
本講座為紀錄片〈聽時代在唱歌〉的延伸。〈聽時代在唱歌〉是以一單薄的線性歷史觀點描繪近代台灣流行音樂產業的變遷。本講座將延伸討論:如何從個體的經驗談世代的聆聽感知結構?大歷史與小歷史的合謀與傾輒為何?兩者的同與異意味著何種訊息?我們又如何看待音樂的政治意義?以產業、結構的角度理解歷史和以個人的體驗所敘說的故事之間,有何關連?等議題。
聲音與時代系列座談 第三季 第二場:王福瑞「Art Sound × Sound Art」講座
本場講座邀請王福瑞以「Art Sound x Sound Art」為題,討論「聲音」與「藝術」在互為形容詞與名詞構成的情形,兩組詞彙應如何理解?是相互包涵還是相互排斥?什麼是「聲音藝術」?什麼是「藝術聲音」?
聲音與時代系列座談 第三季:羅頌策 「時間-聲音」講座 與 氣象人樂團陽台音樂會
在這次「時間-聲音」講座裡,羅頌策將從聲音裡的時間經驗、聲音與影像,談到為藝術家張乾琦與陳界仁錄影作品製作聲音設計的經驗。演講末則邀請了多年未在台北公開表演的氣象人樂團,於立方計劃空間陽台進行表演。
聲音與時代系列座談 第二季 「翻滾.喧鬧.舞動」
本系列座談計畫以三場「講/演」式型態進行,做為三場皆以音樂/聲音創作者為與談對象的第一人稱,試著排除純「他者」之場景文本分析,在各場次尾聲會邀請與談人分享他們的作品或最近聆聽之珍藏。 此外,三場座談乍看之下以系譜學或類門學區分為三種聲音場景︰新生代樂團之聲、噪音/聲音藝術、電子音樂/舞曲,然實為1990年代至2000年代這20年間台灣新音樂風景的幾條居於主要卻又模糊的有機交織的田野(field)。(文/吳牧青)
聲音與時代系列座談 第一季
這裡說的「聲音」指的是我們每天都會聽到的「音樂+噪音」;這裡說的「時代」,指的是我們身處台灣所感受到種種變化的歷史。 如果說,聲音是能量的形式,時代由人類的能量所推進,那麼,聲音與時代之間,存在著什麼樣相互影響的關係? 「聲音與時代」系列座談將邀請「製造聲音的人」,從社會、文化、政治、產業、媒體、空間等等的變化來探討時代與聲音相互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