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35 短片放映展-紐約ICI三十五周年特別計劃

影片導覽

第三部份解析作品簡介藝術家簡介策展人簡介
第四部份解析作品簡介藝術家簡介策展人簡介

關於Project 35

Project 35 是紐約「獨立策展人國際聯盟」(ICI, 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三十五周年的特別展覽計劃,邀請三十五位來自世界各地的策展人,每人挑選出一件他們認為在今日具有重要性、值得賞析的單頻道錄像短片。ICI以靈活彈性的策展策略,將此計劃的選件與推廣拓展至最大的效益與可能性,他們將三十五件作品編輯成四組,持續至世界各城市不同的展演空間展出。

ICI創辦以來,最初是以錄像為主要策展內容與媒介,這個三十五周年特別計劃重新反思他們三十五年來關注錄像藝術的發展:「錄像」不只是近代藝術家實驗的新媒介,也提供更多流通的可能性, 並且是影響深遠的當代媒材之一。

再者,這個計畫著眼跨國策展人網絡,追溯和記錄這些策展實踐於在地與全球連結之間的多樣性。比如其中一位住在布魯塞爾的埃及裔策展人,他選擇了以色列藝術家的作品;另外一位往返於費城和巴格達之間的哥倫比亞籍策展人,則選擇了一位在國際展出機會不多的哥倫比亞當地藝術家的作品。

通過 Project 35,觀眾將看到藝術家基於溝通/分享的集體創作慾望,主題從哲學命題的重新詮釋,到南非的暴亂與抗議行動、中國政宣新聞廣播,以及胡志明市的新興青年文化。他們運用動畫、挪用電影和表演(performance)的語言,甚至是利用YouTube去創作出介於紀錄片與劇情片之間的作品, 這些作品也展現出今日的藝術家如何利用錄像這個媒材,以及他們在創作手法上的多變。

Project 35 的第一部分,從蓋.班納(Guy Ben-Ner)1999年的作品〈柏克利之島〉 (Berkeley’s Island)開始,在這件作品中,藝術家討論哲學家喬治柏克利(George Berkely)的名言:「存在就是被感知」(To be is to be perceived)。而這也正是ICI的策展意圖,希望這些影片能夠盡可能地被觀眾發覺和感知,讓這些作品觸發各地方對話與交流的可能性。

已下展影片
第一部份作品簡介藝術家簡介策展人簡介
第二部份解析作品簡介藝術家簡介策展人簡介

Project 35
第一檔展期|2011.1.15-2.20
第二檔展期|2011.2.27-3.27

第二檔開幕|2月27日(日) 3-5 pm

開放參觀時間|
週三~週日 2-8 pm
週一~週二 休展

地點|立方計劃空間(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

 

ici_logo_w32 Independent Curators International

Date:
Back To Top

參觀資訊

公館立方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02)23689418
開放時間:週三~週日,下午2~8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水源市場東側-東南亞戲院後方巷弄,「山嵐拉麵」與「愛妮雅化妝品」之間的白色小門

立方7F
開放時間:週三~週六,下午2~7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1號7樓
(02)23636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