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沖繩做為方法:藝術.基地.交換體系」 -龔卓軍、高俊宏
沖繩,這個遭日本本島人歧視,戰時三分之一居民死於戰爭,戰後又被日本作為「禮物」贈送給美軍的地區,對台灣人來說,它除了是熱門的觀光勝地,我們還能夠用什麼樣的角度重新認識這個距離我們只有五百多公里的島嶼?
學者龔卓軍、藝術家高俊宏與多位台灣藝術工作者近年曾多次前往沖繩,得到豐富且深入的交流經驗。立方計劃空間特邀請他們開設這場講座,從當地歷史、政治以及藝術實踐的狀況來討論沖繩,並且從中進一步省思台灣的處境。
講座題綱
這個題目,想要談談當代藝術在沖繩的特殊處境,電影導演高嶺剛、建築師真喜志好一、佐喜真美術館、小舟(las barcas)攝影雜誌,這些重要的沖繩當代藝術實踐。
在面對基地問題時,最關鍵的態度,似乎是思考著如何透過藝術的力量打造一個殊異的「基地」,將沖繩所處的二戰沖繩戰「犧牲體系」、冷戰與後冷戰的強制性「美軍基地」,運用感性重新配置與藝術實踐的複數力量,轉換沖繩為東亞地區弱勢力量的平等、開放「交換體系」。
這個講座希望介紹這些沖繩當代藝術的多元實踐樣態,及其與台灣的交流現狀,以期為同為東亞淪落者的台灣當代藝術思考,帶來不同的觀點與「小舟式基地」思考的嶄新邏輯。(文/龔卓軍)
主講人
龔卓軍
1966年出生於嘉義。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創作理論研究所副教授,哲學美學、藝術理論與評論者、翻譯者 。曾任《張老師月刊》主編與採訪編輯,目前為《藝術觀點ACT》季刊主編 。著有《身體部署:梅洛龐蒂與現象學之後》,譯有《空間詩學》、《眼與心》等。
高俊宏
1973年出生於台北。藝術關注議題包括歷史、諸眾、空間、生命政治、新自由主義、社群、邊緣、仕紳化、東亞等。藝術形式廣及行動、錄像、觀念、文字評論、小說等。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台南藝術大學創作理論研究所博士班。
與談人
羅文岑
平面設計師,《ACT藝術觀點》美術主編。
2014年擔任鳳甲美術館「鬼魂的迴返」展覽、「絕對不純粹 東亞論壇:報民/AABB–台南/東京交流計劃」、「東亞•駐村•對話–r:ead#3」,及歷屆大大樹音樂圖像「流浪之歌音樂節」藝術總監。港千尋《革命的做法》中文版設計。
2014年擔任鳳甲美術館「鬼魂的迴返」展覽、「絕對不純粹 東亞論壇:報民/AABB–台南/東京交流計劃」、「東亞•駐村•對話–r:ead#3」,及歷屆大大樹音樂圖像「流浪之歌音樂節」藝術總監。港千尋《革命的做法》中文版設計。
呂孟恂
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生。舞踏與日本藝能文化研究者兼翻譯者。擔任口譯的簡歷有2013年梵體劇場x和栗由紀夫「身體之道・舞踏誌異」計劃、2014年「絕對不純粹 東亞論壇:報民/AABB–台南/東京交流計劃」、2014年「東亞•駐村•對話–r:ead#3」等。筆譯森下隆、港千尋等作者文章散見於《ACT藝術觀點》。
陳冠彰
藝術家、獨立教育者。
平時帶學生在台灣南部漫遊,進行區域地理的研究,致力於地方故事的收集與改寫。數年前開始貼身記錄西拉雅族的尪姨,思考尪姨在當代社會脈絡下的運作及其意義,預計未來將以尪姨的家族史作為書寫的起點。
平時帶學生在台灣南部漫遊,進行區域地理的研究,致力於地方故事的收集與改寫。數年前開始貼身記錄西拉雅族的尪姨,思考尪姨在當代社會脈絡下的運作及其意義,預計未來將以尪姨的家族史作為書寫的起點。
許雅紅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