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作為方法—「封閉世界的設定集」讀書會暨藝術家線上座談
立方計劃空間現正展出藝術家吳其育個展「封閉世界的設定集」。本展自科幻小說的靈感出發,以「情境規劃」為手法,創作不只是預測,更是重新反思人類、環境及歷史之間動態關係的全新作品。本展覽已於5月8日(週六)正式開幕。
為展開本展的議題,藝術家吳其育將於6月11日及18日舉行兩場線上讀書會,精選多本科幻小說進行內容分享。立方也將於6月19日(週六)舉辦藝術家線上座談,邀請本計畫之共同研究與腳本撰寫者陳璽安,與藝術家一同線上聊聊關於本次計畫背後的思維,以及希望通過本作品深入討論的諸多面向。
欲參加活動之觀眾,請務必至以下連結報名,直播地址將於活動前一日以email寄發。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k3MCdiGAuudo2uXUA
官方提醒:疫情期間,參與本次系列活動務必BYOB(Bring Your Own Beer!)
封閉世界讀書會
場次一|2021年6月11日(週五)晚間8點~9點 (已額滿)
場次二|2021年6月18日(週五)晚間8點~9點 (已額滿)
1816年,受到前一年印尼火山爆發的火山灰籠罩,北半球氣候嚴重異常,造成歐洲的無夏之年。瑪麗・雪萊(Mary Shelley)與一群作家好友也被迫待在室內進行恐怖故事的寫作比賽,因而創作出充滿末日與奇幻想像的故事文體。2021年,受到前一年Covid-19疫情全球大爆發的影響,台灣也在今年五月進入疫情的三級警戒,所有人只好宅在家,減少移動。吳其育跟《封閉世界的設定集》的共同研究者陳璽安決定在這時間點做場線上讀書會,讓閱讀各類末日想像的小說成為積極防疫的日常行為,邀請大家分享幾本小說與理論,交換各自的末日想像,一同寫小說,創造一個虛構的世界觀。
*以下列出暫定的共讀書單,也歡迎參與觀眾介紹自己認為合適的內容。
分享書單(滾動式調整中)
- 巴代,《巫旅,寧靜戰爭》
- 娥蘇拉・勒瑰恩,《風的十二方位,比帝國緩慢且遼闊》
- 娥蘇拉・勒瑰恩,《世界之意即森林》
- 姜峰楠,《呼吸,大寂靜》
- 吳明益,《苦雨之地,恆久受孕的雌性》
- 愛德華.威爾森,《蟻丘之歌》
- 大衛‧阿米蒂奇、艾利森‧巴斯福特,《太平洋的多重歷史 : 大洋、土地與人群》
- 艾卡.庫尼亞文,《美傷》
- Alison Bashford, Quarantine.
- Ha-joon Chang, “Economics, Science Fiction, History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in Economic Science Fictions, ed. William Davies.
藝術家線上座談
時間|2021年6月19日(週六)下午2~4點
講者|吳其育
與談人|陳璽安
主持|黃郁捷
自2018年起,在地球上各類的疆界快速變化,貿易的阻隔、世代的鴻溝、選票的版圖或加深或位移,吳其育和陳璽安帶著這個末日的想像,展開「封閉世界的設定集」的研究,特別是對不同學科中封閉情境的探索。在生態學上,封閉的情景引發生態演化的分岔;在經濟學上,自由主義經濟學大力抨擊保護主義,但發展經濟學則強調這是發展中經濟體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尚不需在此贅述封閉情境在公衛上的意義,因為這儼然已經成為當今生活的日常。在本場座談中,身處不同地區的兩人,展開這個以近代東亞為核心的科幻想像,從歷史與小說中,收集「封閉」與「開放」世界邊界位移的痕跡。
吳其育
作品的基本關懷在於找尋如何在被技術-資本主義摧毀的廢墟中重建人、事物、動物與世界連結的方式。近期參與的聯展包括「液態之愛」(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2020)、上海雙年展「禹步」(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上海,2018)、「穿越正義:科技@潛殖」(台北當代藝術館,台北,2018)、「黯戀」(Para Site,香港,2018)、2016台北雙年展(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2016);曾舉辦個展「時間91平方米」(TKG+Project,台北,2017),並曾進駐於荷蘭皇家藝術村(Rijksakademie,阿姆斯特丹,2014-2015)。
陳璽安
陳璽安是《黑齒》雜誌的共同編輯。他常與朋友合作發展藝術思辨的另類架構。近年項目包括:合作編輯《箭廠空間五年書》(2020)、合作策劃《行星馬克思讀書會》(2019)、合作策劃《長征計劃:赤字團》(2019)、策劃《生產熱2008》(2019、2021)、合作策劃《長征計劃:違章建築三——特區》(2018)等項目。他的出版物包括:《Future Histories: Mark Dion and Arseny Zhilyaev》(Mousse,2016)、《The Two-Sided Lake: Scenarios, Storyboards and Sets from Liverpool Biennial》(利物浦大學,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