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與時代系列座談 第二季 「翻滾.喧鬧.舞動」

聲音與時代系列座談 第二季 「翻滾.喧鬧.舞動」

 

本系列座談計畫以三場「講/演」式型態進行,做為三場皆以音樂/聲音創作者為與談對象的第一人稱,試著排除純「他者」之場景文本分析,在各場次尾聲會邀請與談人分享他們的作品或最近聆聽之珍藏。此外,三場座談乍看之下以系譜學或類門學區分為三種聲音場景︰新生代樂團之聲、噪音/聲音藝術、電子音樂/舞曲,然實為1990年代至2000年代這20年間台灣新音樂風景的幾條居於主要卻又模糊的有機交織的田野(field)。換言之,本座談就個別而論,可視為一種內在的洞察,就總體而言,也得以窺見並梳理出台灣的青年音樂文化一種時代表徵。

社會學常以「機會結構」(opportunity structure)來分析及評估社運行動者主體特質之外的集體外部變數,在台灣藝文圈甚或聚焦在音樂/聲音創作者是否在創作能力和作品魅力、特性之外,也因處於「音樂的運動時期」文化而面臨類似的限制?(機會結構的四項動態核心要素︰機構化的政治系統封閉或開放;制度的穩定與否;是否存在圈內盟友;傾向抑制內部結構)*

此「講/演式」計畫希冀創造出一種新的對話關係︰非自我炫耀的文化階層展示、加深部分回歸創作者的本質討論(亦非脫離於現世社會)、不以各自吐苦水的憐艾表達場景之艱難(承系列一之與談者林強之語)、不避談顧及人情的實事求是,藉以期盼在這種討論當中,可為當今漸趨封閉的文化討論風氣,留下一些關於時代聲音的啟示錄。
(文/吳牧青)

ouch
策劃及座談主持人|吳牧青
1977年生,台北人。過去曾為樂評、破報記者、音樂產業失敗者(舉辦過從20人到1萬2000人的活動),現為《典藏.今藝術》採訪編輯、業餘DJ與跨界亂跨一通的文字工作者,散見於火車飛奔而過之處。

第一場:真是「拷白嗨」!– ’80後台灣樂團群象︰拷秋勤、白目、Digihai

2011.1.22 (六) 晚上7:00

banner_KBH_w500

與談人|拷秋勤主唱/范姜
本名范姜峻宏,1980年生,台北人。以客語唸歌(西方名詞為饒舌,rap)為拷秋勤的創作中樞,反應機智有如綜藝節目主持人,其幹練能力和實踐效率在「80後/七年級」獨立樂隊裡屬於佼佼者人物。音樂涉獵廣泛,除了一般認知的嘻哈(hip-hop)、傳統音樂(traditional)外,靈魂樂(soul)、房子舞曲(house)、八位元電音(8-bit)均有所著墨。拷秋勤在組團不到一年便於2004年入圍海洋音樂祭決賽,在2008及2010年分別以《拷!!出來了!!!》和《無名英雄》入圍金曲獎最佳樂團,並於2009年美國「JPF音樂獎」最佳混音歌曲以及最佳團體兩項大獎。
與談人|白目主唱/高小糕
本名高芷瑋,1986年生,台北人。其舞台魅力讓宅世代文青與解世代悶燒搖滾青年常耐不住矜持,偶有脫序情緒及爆發性言詞揭示其真性情的一面。暴女(grrrl-riot)、車庫龐克(garage punk)是其創作在系譜學上的分類卻也無法全然涵蓋之,白目成軍於2004年,於 2008年入圍並一舉拿下海洋音樂祭之海洋大賞,樂團型格與舞台實力受人矚目多年,在台灣堪稱最被低估的樂團之一,近期至中國巡演卻大受好評,某種程度上揭露台灣文藝青年對此團水土不服(抑或主受詞逆反)的現象。
與談人|Digihai主唱/劉錠
本名劉錠,1983年生,台北人,成長於《猜火車》世代的台灣垮派(beat generation)青年,生性浪蕩不羈、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個性、常不計形象地在舞台上放肆搖頭舞動。Digihai成立於2003年,曾於2008年與白目一同入圍海洋音樂祭決賽,讓沙灘上成千上萬的台哥台妹一起pogo,奪獎呼聲頗高,但兵敗白目,同年,因劉錠在2007年涉及「假手環事件」被野台開唱封殺,白目展現極高的姊妹團義氣,邀Digihai同台以「白嗨」名義表演。(拷秋勤范姜亂入戲稱應組成『拷白嗨』)現Digihai兩位團員留英,無限期休團中。劉錠現職於壹傳媒音效設計。

第二場:聲音安那其 — 龐克、噪音、政治的支解︰林其蔚、Dino

2011.2.13 (日) 下午4:00

banner_chiwei_dino_w500

與談人|林其蔚
1971年生,台北人,現居北京。林其蔚為台灣第一代噪音創作團體「零與聲解放組織」成員(1991),並協同吳中煒策劃主辦「破爛生活節」(1994)與「台灣國際後工業藝術祭」(1995),為後學運世代氛圍下以基進概念對表演形式、觀眾角色大膽提出挑釁的代表人物。2000年代後,林其蔚作品媒材不限於聲音,也觸及行為藝術、觀念藝術。難以對頻或形同共識的創作個性,也形成他個人的一種特點,可稱台灣藝壇中對達達主義(dadalism)與福魯薩克斯(fluxus)著力深刻的作者之一。
與談人|Dino
本名廖銘和,1976年生,台北人。Dino出道甚早,國中便混跡於各龐克場,因其體型消瘦、曾罹患肺病,常被誤認為長輩。早年曾為夾子團員bass手,龐克、工業、古琴、電音為他幾種最愛的音樂,因其創作長期使用類比輸出噪音而獨樹一格在這場景有限的聲響藝壇。普洱茶和高梁、刻章與隨筆書畫是他的文房四寶,另與ouch、leo、vivid等人於2006年組成「搖頭登山客」非營利藝術組織,企圖由「類比先軀」轉換跑道為「電子新貴」,惜至今尚無正式作品面世。

第三場:台灣電幻物語 — 舞曲文化20年︰DJ Joe Ho、Fish. the

2011.2.27 (日) 晚上7:00

banner_joeho_fish_w500

與談人|Fish. the
本名黃凱宇,1971年生,和Joe Ho曾同為「青銅時代」團員,並參加「台北新音樂節」,並一起在台北酒吧教父凌威所開設的Roxy II開始DJ生涯,在經歷過Roxy I,II,III,IV,Spin之後,於1999年和DJ @llen、Randy(林志堅)、林強等人,編撰《電子舞曲聖經》,也和林強一同組過「流體音樂工作室」,及「和party」活動團隊。曾以大編制樂團名流雜牌軍組成「床上暴動」,現仍偶有不定時突襲企畫電音樂團演出,硬蕊電子(hardcore electronica)、科技舞曲(techno)是其熱愛曲風,現為地下社會駐場DJ、及大學數位音樂課程講師,人稱「電音教授」。
與談人|Joe Ho
本名何繼綱,1971年生,現為Luxy駐場DJ及經營Nixi音樂工作室。 Roxy II開啟DJ生涯,在經歷過Roxy II,III,IV, Spin之後,進入魔岩唱片西洋部從事混音,之後開始於引進百大DJ濫觴的@live打碟,及Room18之後,Joe Ho曲風始固定以傳思舞曲(trance)為主,在經過台北電音舞場場景最高潮2F、與theLOOP(Luxy)的各大室內戶外派對、與MoS、春浪音樂節等,Joe Ho成為台灣trance第一把交椅,人稱「傳思教父」,亦因髮色偏白遭誤以為模仿周星馳。出版過3張正式發行的DJ混音專輯,為台灣歷來舞場DJ最多正式混音作品的一位,亦曾和輕鬆玩樂團主唱Summer組過「電風扇」樂團出版過一張創作專輯。

 

Back To Top

參觀資訊

公館立方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02)23689418
開放時間:週三~週日,下午2~8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水源市場東側-東南亞戲院後方巷弄,「山嵐拉麵」與「愛妮雅化妝品」之間的白色小門

立方7F
開放時間:週三~週六,下午2~7點
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41號7樓
(02)23636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