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與時代系列講座:「立體聲陽台趴」暨講座「配樂(不止是配角)──一種當代的作曲情境」
本場講座邀請有多年配樂經驗的柯智豪主講與Fish The、鄭各均共同討論「配樂」這種當代的作曲情境。並於講座後,在立方計劃空間陽台舉辦「立體聲陽台趴」音樂/聲響表演。
講座「柳宗悅與民藝運動:摸索兩個時代性的再連結」-鄭陸霖
鄭陸霖將藉由這場講座,試著對大家或許已熟知的柳宗悅與民藝運動做一次「再介紹」,先回到柳宗悅發想與奔波民藝的時代,出於詮釋的真摯,對我們自己跨越時空的連結衝動做一些限定,然後在「柳宗悅如何回應其時代」的觀看位置上,大膽(而「粗暴」)地一同摸索日本民藝運動對受困於當代的我們的可能啟示。
聲音與時代系列講座:「沒有校園的民歌」-范揚坤、黃國超、鍾永豐、何東洪
「民歌」既傳統又基進,既鄉土又現代。如果民歌不只是「校園民歌」或「小清新」,我們要如何理解它?我們特邀請了范揚坤、黃國超、鍾永豐與何東洪四位學者暨音樂實踐者進行連續三場交叉討論的講座,深入「民歌」如何被傳唱、紀錄,如何從歷史走到現代等議題。
聲音與時代系列講座:「黑手那卡西的音樂實踐」、「現代工人與民歌論述」-黑手那卡西與張釗維
立方計劃空間特別邀請黑手那卡西與《誰在那裡唱自己的歌》的作者、紀錄片導演張釗維分別針對「黑手那卡西的音樂實踐」以及「現代工人的民歌論述」兩個主題,從當今台灣所面臨文化、政治、經濟狀態出發,再深入世界與歷史的範疇,進行各自獨立又相互對話的座談。
交响計劃-第二聲部:訊號
「交响計畫」就是依據對藝術家的分析與延伸,安排更為聚焦的「講述」,通過講演者讓我們得以更細微且更寬廣地穿透在藝術家與聲音藝術之間,並藉此有效率的話語生產匯集出一個關於該藝術家的專業檔案。
聲音與時代系列講座:「重探『現代』與『鄉土』」講座-鍾永豐、何東洪對談
本講座邀請交工樂隊詞作者鍾永豐與民眾音樂學者何東洪,從「聲音治理/人民/民謠」的角度來探討人民-現代主義/現代化中的失落的人、現實主義觀點下具體的、生活中的人、土地與自然;、詩的介入,詩與歌的關係-台灣與美國的脈絡下的差異和在地的生產性等議題。
柏林與札幌的藝術實驗經驗分享會
本場講座邀請陳璽安、鄒逸真、洪韻婷和藍洪祥等四位年輕藝術工作者分享他們在柏林、札幌經營藝術空間、活動與駐村的親身經驗。
聲音與時代系列講座 :「當初音不再只是未來」講座-黃大旺與黃建宏
本次「聲音與時代」講座邀請了到「人間音樂百科」黃大旺來擔任講者,並邀請到對日本動漫別有研究的學者黃建宏擔任回應人,從多種角度探究初音未來背後的歷史軌跡與文化現象。
聲音與時代系列講座 第四季:「聽見台北,以及更多」-澎葉生(Yannick Dauby)
本場講座邀請到澎葉生親自介紹其所創作的專輯:《Taî-pak thiaⁿ saⁿ piàn(台北聽三遍)》,並分享相關田野錄音、聲音紀錄片、實驗音樂...等聆聽實踐。
張翠容〈2012世界新方向〉講座
立方計劃空間於2012年舉辦《委內瑞拉的底層革命》(Venezuela From Below ) 展覽。為讓觀眾更深入瞭解本展的知識背景,特邀請曾深入報導拉丁美洲社會主義革命狀況的香港資深記者與國際問題評論家張翠容來台開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