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學實學校|天空開物——現代生活與科技史2018.06.11
「學實學校」是立方計劃空間的系列主題講座/工作坊計畫,繼2016年「諸眾之貌──亞洲社會運動群像」及2017年的「歷史與身體、網絡與社會」之後,2018年的學實學校以「天工開物──現代生活與技術史」為主題,更聚焦於探討人與物的關係及其歷史,以及我們如何面對和回應。全系列講座自2018年8月持續至2019年3月,總計共12場次,講師包括黃孫權、李尚仁、劉妍、謝英俊、徐文瑞、洪廣冀與李士傑等。
「學實學校」是立方計劃空間的系列主題講座/工作坊計畫,繼2016年「諸眾之貌──亞洲社會運動群像」及2017年的「歷史與身體、網絡與社會」之後,2018年的學實學校以「天工開物──現代生活與技術史」為主題,更聚焦於探討人與物的關係及其歷史,以及我們如何面對和回應。全系列講座自2018年8月持續至2019年3月,總計共12場次,講師包括黃孫權、李尚仁、劉妍、謝英俊、徐文瑞、洪廣冀與李士傑等。
「學實學校」(Praxis School)是立方計劃空間的系列主題講座/工作坊計畫,延續2016年邀請藝行者(artivist)黃孫權教授,講授為期一年的講堂及策展實踐「諸眾之貌──亞洲社會運動群像」之後,2017年邀請了四位不同領域的社會實踐者/文化研究者擔任講師:王柏偉、王墨林、黃孫權及李士傑,分別以「我的身心歷史」、「冷戰時空下的歷史脈絡」與「網絡與社會」為題規劃三單元的講座/工作坊。
「雙束現實」論壇延續2016年台北《現實秘境》展覽的核心議題──以冷戰歷史經驗及其影響為線索,重新思索當下亞洲內部彼此之間、以及亞洲與世界關係,特別邀請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台灣三地的學者、藝術家、研究者與策展人共聚討論。論壇將從各別的區域研究、亞洲冷戰經驗的不同切面出發討論,期冀匯聚不同觀點,並思考、挖掘更深層社會歷史的、文化潛流中的當代現實,本論壇活動期冀通過面對面的交流,提供出更多理解當下亞洲現實更廣闊的視野。
藝術家澎業生(Yannick Dauby)與蔡宛璇自2004年起以合作方式進行聲音、影像、出版、工作坊等的創作計畫。這次立方計劃空間很榮幸能夠邀請到兩位藝術家於本空間播映其受邀參與第20屆雪梨雙年展的三部影片,並進行藝術家導覽講座。
《現實秘境》國際聯展一共邀請13組國內外藝術家參展,其中來自新加坡的藝術家巴尼‧海卡爾(Bani Haykal)將在台北進行三週的駐地創作。2016年12月3日晚上7點,巴尼將於立方計劃空間舉辦《人工(聲響)甘味劑》聲音工作坊。
立方空間邀請社會行動者、文化學者黃孫權開講,他將以「諸眾之貌」為主題,結合其長期研究與社會運動實踐的經驗,並以其所領軍集結成立之「諸眾之貌─亞洲運動影像資料庫」(Multitude.asia)平台中的內容為基礎,每月進行一講(每講3小時),以具思想脈絡、系統性的方式帶領學員深入亞洲、瞭解今日亞洲社會運動的面貌。
講座主旨 立方計劃空間現正展出藝術家陳界仁的〈變文書──陳界仁影像、生產、行動與文件〉,其中單頻道影片〈殘響世…
近年來於藝術的表現形式與思考中,越來越多創作者、組織者於藝術生產過程中,將「檔案」視為一種具高度動能性的媒介,…
沖繩,這個遭日本本島人歧視,戰時三分之一居民死於戰爭,戰後又被日本作為「禮物」贈送給美軍的地區,對台灣人來說,…
「造音翻土-戰後台灣聲響文化的探索」台北與高雄兩地展覽結束之後,還有許多議題更待進一步的討論。立方計劃空間特別…